本刊记者 陆东旭 通讯员 沈静萍 胡娜
近日,小港街道朱田社区组织“阳光课堂”的学生们参观名将图片展览活动,学生们参观了每一位伟人的展区,认真学习了革命前辈的精神内涵。通过此次活动,“阳光课堂”的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陶冶了爱国情操。
据了解,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朱田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持续增多,约占总人口的90%。他们的子女跟随着父母来到社区生活学习。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太忙,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少,除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孩子们并没有在课外获得更多家庭教育的机会,对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青少年的成长给辖区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让外来青少年享受更全面的教育资源,社区党总支和和谐共建理事会成立了朱田青少年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开始研究如何促进外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工作思路。“阳光课堂”的成立为外来青少年提供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区域和谐发展。
“之所以取名为‘阳光课堂’,是希望外来青少年能够感受到如家乡阳光一般的温暖,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全面发展。”社区书记王绍昌介绍,为了使阳光课堂更加完善,社区利用活动广场、多功能活动厅、乒乓球室等现有资源作为学生活动场地。3000多册图书和300米的文化长廊成为了他们的最佳教育资源。
与假日学校不同,“阳光课堂”是每周五晚上开班,企业员工、退休教师、回乡大学生和社区志愿者们组成了一支独特的“讲师团”,教授孩子们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趣味英语、文明礼仪介绍、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各种各样的主题课堂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地发展,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沈亚国作为阳光课堂讲师团的一员,平时工作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青少年们在一起。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们讲解治安方面的例子,讲革命先辈们长征的故事……在沈亚国看来,担任阳光课堂的老师,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能明白事理,教会他们一些校园课堂之外的知识。
发现有些学生语文不是很好,沈亚国就开设了作文辅导班。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孩子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沈亚国爱和学生们相处,大家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沈叔叔”。
小周(化名)的父母是辖区某企业的职工,由于工作繁忙家里经常只留下他一个人。以前,他放学后常常去网吧玩耍,导致成绩直线下降,也一度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经过“阳光课堂”一系列的教育之后,他不但变得乖巧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提升了不少。有一次,他在一篇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独白:“我的户籍虽然不在北仑,但朱田社区却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社区还特地开辟了《和谐新朱田》季报,专门刊登辖区青少年的投稿,每当家长们看见自己孩子名字出现在季报上就会非常开心。同时,这也是对他们成长历程得一种记录。”王绍昌说。
据悉,“阳光课堂”已开展各类活动40多次,参与程度达到2500多人次。该项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得不足,提高了辖区亲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