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混淆导致产品不符合出口要求
宁波精英车业是我区最大的儿童车生产企业,部分出口到中东、东亚、俄罗斯等地。去年该公司开发了新品种儿童滑板车,颜色亮丽、款式新颖,并把它作为重点产品进行推广。去年底,该公司与俄罗斯公司签下单子,将实现该滑板车的首次出口。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企业答应对方在协议时间内出货。
可就在产品送检后,检验报告显示滑板车上轮子内胎部分中使用的黄色内圈邻苯二甲酸盐超标,产品不符合出口要求。这可急坏了企业负责人。“我们企业的产品出口那么多次,从来没有出现过那样的问题。这些材料之前也都用过,怎么偏偏这次会检测不合格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合格?如果不尽快找到原因及时纠正,恐怕会耽误企业准时出货,到时损失可就大了。
当晚,负责该企业的检验员袁军和公司有关负责人深入车间、仓库进行调查研究,起初从最近生产的同种型号不同批次产品当中进行抽样检测,没有发现邻苯二甲酸超标的问题。看来超标问题只出在这个批次上,于是又将焦点放在生产这个批次产品的原料上。经检测,这批用于生产外销产品的原料也不存在邻苯二甲酸超标。
“既然不是外销材料的问题,那会不会是将内销材料误用到外销材料上了呢?”当时,袁军提出了大胆的猜想。据了解,因为各国对于材料标准的不同,欧盟对于邻苯二甲酸盐的控制更加严格,因此企业用于内销和用于外销的原料也有所不同。于是,袁军和公司有关负责人将领料记录单一一查看,并找领料负责人和仓库管理员核对,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仓库管理员因为工作疏忽,将内销原料误当成了外销原料,导致原料的混淆。
从替换材料到改进原料仓库出货管理
原本只需将材料替换,重新生产就可解决问题。可通过这次协助企业调查后,袁军深深感受到管理不严密、责任不明确易导致工作上漏洞。他建议企业从源头抓起,趁这次机会改进生产管理。“从表面上看只是仓库管理员不小心将原料搞错,可这恰恰反映出公司管理体制的不严密。如果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公司发展。如果公司只是对这件事本身进行处理,这只治标不治本,如果能从整个制度上进行改进,就能真正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此次错误的发生也让企业深感到长期以来因为责任不明确,工作各环节衔接不清楚,导致工作交叉混淆的问题严重性,于是整改事宜不容推迟。
第二天企业一方面联系供应商,提供新的替代材料,重新生产。一方面召集相关负责人商讨对策,如何完善健全管理体制。尤其是对仓库管理方面,召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从领料管理、出货管理上进行整改,修补原本的管理漏洞,将责任明确到人,奖罚分明,对进出货两条线严格把关,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仓库管理制度。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滑板车完成生产,并顺利通过检验。“一接到实验室检测合格的通知,北仑检验检疫局马上办理了放行手续。我们恰好赶上了船期。要是没有他们热心帮扶,不仅这批产品没法按时出货,我们这个新品种不能顺利上线,而且仓库管理的不足也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改善。”该公司董事长沈被久说。
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已经顺利到达对方国家口岸,产品也受到了对方公司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