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病

  □ 冯树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手机在国内开始出现,那时叫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非常形象。一是机子外形个头大、又重,二是最早使用的群体是“土豪”,因为当时机子贵、入网贵、号子贵,一台大哥大没有几万拿不下来,相当于普通大众一两年的收入了。而“土豪”是呼风唤雨之辈,手下称之为“大哥”。那时手机是最好的身份标志,通话时都习惯手持“砖头”大分贝,还要在众人面前转悠。

  手机进化速度很快,起初知名牌子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后来国产的渐渐也有了,功能也越来越齐全。一段时间电脑游戏流行,牌、棋、种菜,新鲜几年后,种菜连大妈也不玩了。手机功能发展了,便逐渐取代了电脑。电脑的游戏手机都可玩,而电脑毕竟携带不方便。手机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机不离身、随用随取。而女人似乎更嗜爱手机,更容易为“手机控”。

  现代人使用手机的频率非常高。排队、坐车、坐在室内闲空时都会手捧手机玩弄。看电影电视剧、游戏、看股票行情买进卖出,手机支付、淘宝,很方便。当然“中毒”的也有,手机淘宝一天要淘几回,付的不是现金没感觉疼,看那电商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经不起诱惑手痒痒,动动手指过几天就送货上门,但好多所买的东西根本用不到。有人分析购物上瘾是压力大,购物过程可舒解压力。开车导航、打的、查饭店、记录运动轨迹,手机也都能提供相应功能。在小区里经常会看到有人一边打手机,一边开汽车门、坐进去、发动、开走。等红绿灯几十秒时间也会身不由己拿出手机看看,红灯变绿灯了还在看,招来后面喇叭声一阵阵。

  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也非常高。人都喜新厌旧,换老公妻子困难,换手机方便。苹果手机上市时,粉丝几千万,彻夜排队购买,如灾患时抢购大米一样。有的是从牙缝里省下钱来买苹果手机。手机此时除了本身功能外,兼有身份面子功能,好像长时间用老手机就是落伍、0ut、丢面子了。中国人多、爱面子,怪不得苹果手机价格居高不下,原来在中国有天文数字的追“果”族。当然,一些经济、事业有成的人,却不大会跟随追机族,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去关注,心思不会化在手机款式这种小事上,他们更自信,成功就是最好的名片。而且这部分群体多多少少存在怀旧情节。

  微信是手机的重要功能,通话反而退其次了。无聊上微信,幸福晒微信。微信已成人与人交流的重要载体。发个微信红包抢一下,娱乐娱乐,给人带来快乐热闹。找对象谈恋爱也可以在手机微信里进行,要照片发一张(还可以美图秀秀,去糟粕留精华),要礼物手机上随手点点立马收到。当然,悲摧的事也有的,手机恋爱一段时间,真见面了感觉男的不够帅,或女的不够靓,责怪对方在欺骗,被责怪一方则万分委屈:谁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恋爱对象的,你也不是隐藏了自己一部分吗?过去恋爱有媒人,现在手机就是媒人;过去恋爱有拉手、牵手、搂腰、拥抱等过程,还一起散散步、跳曲交谊舞,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现在手机恋爱,过程可省就省了,直奔主题。甚至微信摇摇,一些陌生男女微友见面、开房、上床,一气呵成,如飞蛾扑火,快乐并痛苦着,往往不顾后果。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实版无间道例子也有,夫妻间发现对方有婚外情了,苦于无法捉奸拿双,于是在对方手机里安装了窃听装置,可窃听录音,将对方与情人的偷情情话、约会通话录好音作证据。

  手机的普及及其功能的不断强大,给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作用。比如下班回家,夫妻各玩各的手机,躺到床上了也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喜欢与微友交流、为微友点赞。又比如子女节假日回家,本该多陪陪长辈拉拉家常做些家务活,却手捧手机目不转睛,吃饭也得喊好几遍,似乎手机比爹娘还亲。手机已经夺走了一部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削弱了亲情。

  看上去是手机跟随人走,人指挥机,实际上往往是手机在指挥人,人已被手机绑架。今后手机还将会如何改变人的生活,谁也说不清,天晓得。

  手机有病?是人病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笔会
体验北仑地铁
人文诗意话灵峰
女儿教我坐地铁
老木房(外一首)
味道
悠然见菜蕻
手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