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志庆 胡 群 本刊记者 刘盈蓉
近日,扎根海岛40余年、救死扶伤的86岁军医宋声天受邀上台为北仑区人民医院大榭分院的近百名医师做了《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大医生》的演讲。
讲座让年轻医生受益匪浅
宋医生精神矍铄,脱稿健谈,针对中青年医生的不同特点,以自己近60年的从军从医生涯,讲述自己的从医之道、为医之德。他教诲年轻医师:从医,要有好的医德,待病患如亲人,加强患者交流沟通;从医,要有好的医术,用药如将军用兵,业精于勤荒于嬉,做到“拳不离手”,同事之间互相团结,共同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学讲宁波话,便于本地老年患者沟通,养成临床记录的习惯。
“宋老医生的演讲,语重心长,是一堂生动感人的医风医德课,使我们受益匪浅,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内科主任医师任长征如是说。一些年轻医师听了宋医生的激情演讲后,对其满怀敬意,纷纷表示要像宋医生等老前辈一样敬畏生命,一心为民,争做好医生、大医生、名医生。
他和同事培养了40名“赤脚医生”
在大榭岛中老年人的记忆里,五六十年代的海岛缺医少药,老百姓看病不容易。是驻榭海军某部队的林治国、陈海、宋声天等军医培养了40名“赤脚医生”,让21个村的村民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
据宋医生回忆,教这些“赤脚医生”可不容易,特别是好多人都没有文化,要有耐心一点点地教。有时候,有的徒弟怎么也记不住,他就不厌其烦地指点,直到对方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这样,一个又一个“赤脚医生”最终走上了岗位。当年他们培养的那批“赤脚医生”现都已是古稀之年,不少人曾担任地方医院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可谓是开枝散叶,春华秋实。
“宋老不但是一个好医生,还是一个好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都学会了一技之长,给乡亲们解除了病痛。我们这些海岛人一辈子都对他们感激不尽。”宋声天的一个徒弟动情地说道。
宋声天被岛上居民誉为活着的“白求恩”。他16岁从苏北入伍,参加革命,当部队卫生员,跟随部队征战。1960年,他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驻榭海军部队,扎根海岛40余年,为了岛上群众的健康,走遍了海岛上的角角落落,以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医术,义务给海岛人民治病。
在大榭岛,一直流传着关于宋声天的动人故事。在西岙村,60多岁的方大妈至今还在说:“宋医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母亲生双胞胎弟弟时倒血,是宋医生及时赶到抢救,挽救了我母亲的生命。去年,年近九旬的母亲去世前,也曾唠叨,‘宋医生是个好人,是我家的大恩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榭岛出现流行性脑膜炎,方大妈的三岁妹妹患上脑膜炎,昏迷不醒,其父亲以为小女没救了,就用稻草裹了小女儿,把她葬在家附近的山坡。其母闻讯后,从河埠头赶来,哭喊着用双手挖土,硬把小女儿从土堆中找出来,抱着小女儿,直奔部队卫生队,跪求宋声天。正在吃饭的宋声天二话不说,放下碗筷,赶紧抢救,用手术刀为其割开下肢静脉,注射救治脑膜炎的药剂……方大妈的妹妹得救了。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方大妈的家人来说终身难忘。
为大榭医疗事业发展发挥余热
1984年,宋声天从部队卫生科长的位置退了下来,这位医术高明的老军医听说海岛军民想念他,谢绝一些医院高薪聘请和优惠待遇,义无反顾地再返大榭岛,到当地卫生院上班。他不图名,不为利,为大榭医疗事业发展发挥余热。他自己掏钱或垫钱为困难患者治病。他有句口头禅,“医生没有上下班,医疗没有贫富之分”,他的一言一行朴实感人,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髓所在。
捐资助学、热心公益……宋声天做的好事善事很多很多,大榭老百姓至今都还记着。
在部队工作了几十年,宋声天对部队的感情很深,有机会,他就走进部队,给战士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他说,自己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心还和部队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曾先后荣获海军军民共建先进个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近年来,宋声天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受邀为大榭开发区医院传授“悬壶济世”的为医情怀和医风医德,每年为大榭中学的师生上品德教育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宋医生把根扎在了海岛,海岛上的乡亲们永远忘不了他,也从内心深处感谢他。”土生土长的大榭人胡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