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年去年来,来去之际,总有一个特别的点,这个点就叫年头。
论起来,在中国,年头可不止一个。
按很老很老的夏历,冬至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自然,冬至后一天便是年头。——这是一个年头吧!这个年头,一般人都不讲了,查看历史,这个不讲,也有好多好多年头了。不过,在“冬至大如年”中,还隐约透露着——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年,是从冬至到冬至的。
翻现在还通行的老皇历即农历,翻到除夕,我们得守岁。守完旧岁,便是大年初一。这又是一个年头了。这个年头,是最著名的一个年头,大家可欢心了,“咱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就这个feel,倍儿爽,倍儿爽”。
算年头,还不止冬至后、大年初一这两个,还有一个,这个年头叫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原来,相传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就用上了“干支纪法”。在“干支纪法”纪年中,有一种说法是,立春便是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注:也有专家学者不认同这个说法,认为岁首还是大年初一),这也是我们口头上讲的年头。
就这样,年去年来,算来算去,算出三个年头。还没有完,等到公历在中国实施以后(1912年),中国年又多了一个年头,这个年头叫元旦——公历的1月1日。
年去年来年循环。不管是哪个年头,转了一圈,我们还是会回到年头,且,再出发的;不管是哪个年头,我们可是要强烈意识开始——一个全新年份的开始——才好。因为,只有意识到新的时间起点,我们才会重拾梦想,从新开始、从头开始,如此,也许我们的双眼看得更远些,我们的脚步迈得更踏实些吧!
还记得我们在年头许下的心愿、立正的壮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