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子监守自盗被拘

  本刊讯(记者 王珏 通讯员 胡佳晓)随着手机终端智能化的发展,生活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扫一扫二维码”的情景。不过并不是所有见到的二维码都可以拿来“扫一扫”,前不久,北仑男子李某就因对同一款产品扫码3000多次,被北仑警方给带走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9月份说起。李某是霞浦物流园区内的恒大集团奶粉仓库管理员,在一次清点仓库时,李某偶然发现,其中一款奶粉的每个罐体内都配有一张印有一次性二维码的卡片,消费者购买后只要扫码,即可得到10到900多元不等的现金,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匹配的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实物奖品。

  李某试着扫了其中一张卡片,果然中了10元现金。这让李某很是兴奋,“仓库里有这么多的奶粉,如果我挨个扫一遍,不是可以拿到很多钱?”。在利益的趋势下,李某开启了“疯狂扫码”模式。为了防止被人发现,李某每次把数量不等的二维码卡片带回家,用老婆和丈母娘的手机进行扫码。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公司质量管理中心在日常的扫码统计过程中,发现有几个手机号码扫码异常,频次比较高。觉得事有蹊跷的工作人员立刻对这些手机号码进行了梳理,初步怀疑可能是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因为公司只是怀疑并没有确凿证据,也不敢妄下定论。但如果确实存在这种行为,不但给公司造成实际财产损失,也间接损害了公司的形象。”恒大集团监察室负责人赵志坚表示,因为奶粉上的二维码都是一次性的,被扫码的产品流入市场,消费者购买后就没有再扫码的权利了。

  随后,赵志坚代表恒大集团到霞浦派出所报案。民警调查后发现,嫌疑人李某确实存在利用亲属手机多次扫码的行为。从去年9月到破案前,李某一共用扫码3000多次,直到民警找上门的前一天,李某仍低着头在用手机扫码。

  “他认为这个不会被人发现,因为扫一次码的案值比较小,只有10元、20元,也不容易达到犯罪的程度。因为李某属于恒大集团的员工,所以他这个行为定性为职务侵占。”霞浦派出所民警方黎明告诉记者,李某通过扫码后,一方面是充值话费,另一方面就是把钱打入银行卡里,扫二维码获取的一部分积分兑换成了实物奖品,总计非法获取的现金和实物金额达到9万多元。

  事发后,李某很是后悔,立即赔偿了非法所得。但因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李某和知情并参与的妻子均被警方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人文
   第08版:初航
劳动维权为“讨薪”撑腰
探索进口食品无缝监管
美丽背影
拾金不昧传美名
优质服务打造流动风景线
男子监守自盗被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