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欣欣,为什么她每次都能考95分以上。”“为什么西西这么听话,你每次都要跟我顶嘴?”在父母的口中,别人的孩子总是那么完美。即便他不是那么完美,也总是拥有你所没有的优点。
采访中,笔者问了很多父母,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的优点,大部分的家长也能说出几条,但是在孩子面前,他们的评价常常会“缺斤少两”。他们其实知道孩子的优点,但是却不擅长表扬孩子。那么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父母心中那个“别人的孩子”呢?
尊重差异,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都会不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孩子在学校中无论开朗还是内向,无论动手能力强还是语言能力强,都有机会进行选择,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活动。
家长跟自己的孩子接触时间最长,最有条件了解他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和人格。客观面对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承认各有所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希望。给他们尊重、鼓励、信任、帮助,让他们比较宽松的环境里成长。
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现在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挫折和伤害,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爱好,也许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绘画,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不要让他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对父母和师长过分的依赖。父母、师长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没有权利代替孩子选择。尊重孩子,不论他们能否成功。“你真棒!”“我爱你!”“相信你!”对孩子来说,永远都听不厌、不嫌多。
要给孩子适度的肯定。不要总是称赞别人家的孩子,这样会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渐而产生自卑心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光体,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比较,而是要做出鼓励和肯定,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扬。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态来表达。让孩子感受爱和被爱,需要和被需要,尊重和被尊重,使孩子受到鼓舞不断进步,并且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