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岁月
  ■ 连载 □ 乐小康

  炉芯内放进不知哪里运来的“铁矿石”,燃料不是煤,而是破棺材板,去墓地里捡,没有外露现成的,就挖掉坟墓,掏出棺材板。先把棺材板塞进炉芯底下一层的炉膛,点火后由两个人日夜不停轮流地脚踏鼓风器鼓风。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用了多少棺材板,“铁水”终于流出来了。人们欢呼着,可是冷却后一看,根本不是铁,而是像玻璃又不是玻璃的碴。大约搞了一个月实在无法再进行下去了,这场闹剧就无果地收场。

  要大办钢铁,小高炉又不能炼出铁来,于是“歪”点子又来了,就是民间收购旧钢铁。名为收购废旧钢铁,实则是把民间房屋的铁窗铁栅挖下来卖给国家,除了锄头,钉耙,什么都要。后来还发展到把农民烧饭的铁镬,也全挖去卖了,还美其名曰:这可以巩固公共食堂(当时已开办了公共食堂),培养农民集体观念,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作为一名干部,形势所逼当然不能“落后”于群众。一天我回到家里不与母亲和妻子商量,不动声色地走进灶间,拿来铁火钗,往镬上砸,然后挖出镬,又挖出汤锅。接着急忙上楼,把放在我新房(我是1958年1月1日结婚的)厨头箱里前一年新铸的四只锡瓶饭盂取出,一脚一只的在地上踏瘪,老母闻声边骂边奔地赶来,“抢”去了脚下的一只,而这只“幸存者”至今仍在,虽然时隔50多年,每见到它,我就要回想荒唐的往事。

  大约在当年八九月份,又有一个新鲜事物出来了。河南省信阳地区遂平县出现了一个“农村人民公社”,毛主席还题词“人民公社好”。接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还做出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的有些内容我还记得,如“人民公社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地平线上出现了”,“人民公社将成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组织形式”,“把共产主义推向遥远的将来,是不适当的”……等等。城市里也到处出现了醒目的“人民公社好”、“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等横幅和标语。各级党报更是连篇累牍地刊登关于人民公社的内容。

  于是全国农村迅即狂热地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我们大碶人民公社是10月1日宣布成立的,还在大碶小学操场里召开了盛大的成立大会。

  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充分体现了又大又公的性质。大的是全大碶区7个乡镇合并为一个公社,还包括供销社和区内县办工厂。当时有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下联是:“农林渔牧副全面发展”,横幅是“人民公社好”。那兵是什么呢?就是大办民兵师,县是师,公社算是团,下面是营、连、排建制。管理区叫营,原来的合作社叫连,生产队叫排。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一时间凡是男女劳动力都是民兵,分男女集体住宿,每个连(即村)办起公共食堂。并以公社为核算单位,设财务、会计,把下面的财权统一收上集中,取消了评工记分的按劳分配制度,改为七级工资制,就是最高劳动力为7级,最低男女劳动力为1级的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度。公社还提出“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的口号。因为亩产可以“达到万斤”,生怕吃不光。在一个公社范围内,本社社员随便到哪个食堂都可免费就餐。这种始料不及、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运动,弄得人们神魂颠倒,还没反应过来就稀里糊涂进入了人民公社。

  这就是“三面红旗”中的第三面红旗。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
   第03版:社会
   第04版:副刊
探究石马石虎主人
温馨的稻草
拷骨浆
九峰山
早餐的温度
乡村岁月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北仑新区时刊副刊04乡村岁月 2015-01-05 2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