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究石马石虎主人
  ■ 钩沉 □ 陈一鸣

  在北仑中国港口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对石马、石虎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小港街道堰山村姜桐岙(古称樟桐岙),分别于1995年和2009年出土。听当地老人说,以前那里有墓规模宏大,墓前置石人、石马,旁边还有荘屋。关于墓主人是谁则众说纷纭,有人称该墓为“王坟”,传说墓主人生前封为王侯,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做为旁证。墓平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墓主人究竟是谁呢?我起了考证的念头。要查古人,当然先要查本地的方志,于是查阅光绪《镇海县志》、民国《镇海县志》。在民国《镇海县志》上看到了冢墓的条目,发现三座位于樟桐岙冢墓的记载,分别是:

  文学陈衷赤墓 在崇邱乡樟桐岙

  孝子陈景沛墓 在崇邱乡樟桐岙

  兵部郎中山东佥事鄞黄绶墓 在崇邱乡樟桐岙 旁有荘屋 额曰万松岗明定海令宋继祖书

  哦,这墓主人难道是黄绶?有荘屋对得上;兵部郎中,官职也不小,墓前应该能置石人石马的;宋继祖,不就是建起东岗碶造福小浃江两岸百姓的宋候宋继祖吗?这样时间也有了,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东岗碶,这古墓也应该在那个时期。

  黄绶到底是何人物呢?带着这个疑问,在百度上搜索:

  黄绶 明朝官员,福建晋江潘湖人,……授肇庆府训道,擢阳朔教谕,以疾卒于京邸,年六十有二。

  官职太小,地域又不对,应该不是。那这个墓主人黄绶是谁呢?

  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我和妻子一起去探访大碶的老街、老桥、老房子,来到前宋村的河南桥边上时,有一位居住在桥边房子里的女主人出来洗拖把,妻子就和她聊起河南桥的老故事,聊得很投缘,女主人就把我们请进屋里和她的老父亲聊了起来。原来他父亲是原镇海辛成中学的徐纪成老师,解放前毕业于上海松江中学,是一位资深的中学地理老师,九十高龄了,不但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对本乡本土的地理方位了如指掌,往事更是记得一清二楚。老人说他们是小港街道堰山村的徐家洋人,十三孔桥堰山碶就是他家的先人徐起南变卖田产,举全家之财所造,在碶旁还建了浃水塘桥。“这些都在县志上有记载的。”说起这些老人一脸的自豪。

  堰山村徐家洋,那旁边不就是樟桐岙吗?于是我就问起关于石人、石马大墓的事情,老人马上说:“知道,知道,墓主姓黄,大肚黄,名字叫什么忘记了,是武官,横字碑上写着好像是兵部什么的字。墓前有文武石翁仲一对,还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墓很大,气势宏伟,旁边还有荘屋,这墓应该是明朝的,翁仲很高大。我曾经也看到过灵峰山边石马岙的翁仲,宋朝前面五代的,要矮小一点。我小时侯和村里小孩经常去墓前玩,记得我当时十一岁,同伴十二岁,他蹲下来做矮子我才能爬到石马上去骑马,但石人我们两个人叠起来也够不到,很高大,估计有三米高。”老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露出了顽皮的笑容。“后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吧,大修水利时把大墓给平毁了,墓中好像有以前官员朝带、玉佩之类的出土,当时上交镇海县文管会了吧。那石人石马之类就原地推倒埋在地下了,就是现在堰山驾驶员考场门口那个位置。”听了老人的这番话后,我更确定这墓主人是黄绶无疑了。

  可问题是黄绶这样级别的官员,志书不会没有记录的呀!“兵部郎中山东佥事鄞黄绶墓”,读着这段话,我猛然醒悟:对了“鄞”,是鄞县,就查《鄞县志》。

  翻阅乾隆《鄞县志》查明代人物,卷十五人物篇:

  黄绶 字汝文,正德九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员外郎,武宗南巡偕郎中黄巩等疏谏,下诏狱廷杖八十,迁山东按察佥事,以亲老乞致仕

  乾隆《鄞县志》没有找到黄绶墓冢的介绍。

  查阅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 条目309页:

  明 黄绶 字汝文 少以能文名痒舍,正德九年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迁武选司。值武宗南巡,同兵部郎中黄鞏等抗疏谏止,上怒廷击五日,杖八十,旋悔悟,命出监山海关,又命督苏松两浙江西马价,所在具以勤政自持。转郎中赴京,力求补外,得出山东佥事。慨然曰母老矣,吾独非人子乎,遂疏乞致仕,屡荐固谢不起,平生恬于嗜欲,于无外物一无,慕尚体羸,老反强壮,年八十二卒。

  子 伯康字士安 官鲁王府审理正

  與地志条目892页: 

  佥事黄绶墓 镇海樟桐岙 明 存 光绪志,据《敬止录》谓在县东盘山,今其裔云在镇海樟桐岙,故更正之。

  舆地志条目氏族录:

  黄绶 明正德甲戌科进士累赠中大夫南京光禄寺卿,黄绶自鄞塘乡张黄村(今姜山镇上张村)迁居城内四府前(今宁波市海曙区狮子街、药行街一带),为江夏侯黄晟之二十三世孙。族谱每二三十年一修,民国六年三十六世孙次会续修,与祖籍地张黄合谱(即姜山镇上张村下属横里,九房等村)

  與地志条目风俗习惯:

  祀事远及唐忠济公晟,明光禄绶,以下生讳期必祭,相沿四百余年不替。

  看到这些资料后,不得不感叹被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祯盛赞为“古今方志第一”的民国《鄞县通志》,确实了不起!把墓主黄绶的所有资料都收编在册了。我的所有疑惑也就豁然开朗,石马、石虎主人的谜底也就全部解开。

  黄绶,正德九年进士(1514),卒八十二岁,宋继祖任定海(镇海)令(1556年)。时间完全吻合。他的祖先还是修建明州罗城的唐刺史黄晟,黄绶是他的二十三世孙,老家就在鄞州姜山的张黄村,做官后迁居在宁波市海曙区的狮子街,其后人延续四百多年每年他的生辰日期都要去祭祀。可以想到在1933年修《鄞县通志》时,他的子孙还向修志局提供了资料,告知前面光绪鄞县志有误:黄绶的墓冢实际是在镇海的樟桐岙。把这段记录在志书里,以备后人查证。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在查找石虎、石马主人资料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座已经湮没平毁的坟墓,通过各种志书的记载,仍能把它完整地考证出来。

  更要感谢耄耋之年的徐纪成老师,他的精彩回忆,使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北仑的往事。中国有句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实,像徐老这样经历过新旧社会、亲历过各种“运动”的老人,他们记忆里的故事,都将是我们下一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
   第03版:社会
   第04版:副刊
探究石马石虎主人
温馨的稻草
拷骨浆
九峰山
早餐的温度
乡村岁月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北仑新区时刊副刊04探究石马石虎主人 2015-01-05 2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