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贝发集团主动顺应经济形势,打造“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具生产商向文具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转型。自2010年实现恢复性增长以来,公司订单量连续两年大幅增长50%,并由此带动200多家文具企业共同成长。
打造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
2009年初,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及地方性的协会和专业性协会的支持下,贝发集团在行业中率先打造“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以中国文具商品交易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制造中心和分销物流中心为依托,结合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等服务,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促进文具行业的抱团发展。
目前,该平台已吸引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广东等地的200多家文具企业加入,囊括了模具开发制造、笔芯制造、塑件、电镀、包装物、墨水等相关上游产业以及三针、计算器、本、书包等各类文具产品供应商。
“我们开放了30多个全球供应渠道,并给予合作伙伴技术、资金、管理支持,一手牵着全球400多家客户,一手牵着200多家文具供应商,80多家文具企业通过这一平台进入欧美主流通道。”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
与供应商分享市场、技术和管理
位于慈溪的双爱制笔公司,是一家从事百余种文具生产和加工的企业。与很多制笔企业一样,双爱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不高。“早上,几个人开车把零配件发到方圆百余里的配点,只要有五六个老太太就能做,晚上再把成品收回来。”双爱公司总经理翁晓达介绍。
2009年,双爱加入“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后,贝发集团劝其砍掉了80%的产品种类,把竞争力最强的产品——活动铅笔推向市场。2010年,通过贝发开放的供应渠道,贴着“双爱”品牌的800万美元的活动铅笔进入欧美市场,今年该公司的订单量有望突破1000万美元,生产方式也由之前的手工劳作转向了工序自动化。
供应商分享到的不仅是国际化的供应渠道,还有贝发给予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去年春节,100多家供应商资金紧张,贝发公司依托银行提供的免担保综合授信,在春节前提前给付了全部8500万元的货款,缓解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今年,贝发又联合装备制造商开发数字化生产设备,其中的3台计划于明年配套给专业供应商。通过分享市场、技术和管理,贝发与供应商紧密地联在了一起。
从沃尔玛的“制笔供应商”提升为“文具供应商”
2011年,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将贝发集团的“身份证”由之前的“制笔供应商”提升为“文具供应商”,这意味着贝发集团有资格代表沃尔玛选择供应商。在以前,无论是对于贝发集团还是对于供应商,都是很难想象的。
“原来贝发作为单一的书写工具供应商,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一谈到验厂,单子干脆就不接了。”邱智铭说,贝发身份的转变带动上游数十家企业顺利进入沃尔玛,去年,贝发为沃尔玛完成了46家供应商的“验厂”工作。
今年,贝发集团拿到沃尔玛除书写工具以外的16个品类的订单,营业额从前年的1700多万美元,增加到接近4000万美元。“沃尔玛要求我们在三年之内成为他的核心供应商,原来我们是要主动抓他的订单,现在他把我们的定位定好以后,希望我们能快速跟他接轨。”邱智铭说。
供应链成员企业浙江正大文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赖福舒表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单靠自身力量是不足以撑起整个行业发展的架构需求,贝发集团的转型给中小文具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遇。
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今年3月,由贝发集团主打的中国文具创意设计中心和中国文具商品交易中心在宁波和丰创意广场落成,这是贝发集团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重要一步。
中国文具创意设计中心汇集了国际国内专业设计机构、高校创意设计资源,提供创意设计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上下游数千家客商的创意、设计、研发需求。
“当工厂需要创意设计的时候,创意设计中心随时可以召集几十名设计师帮助提供创意设计,面向全球征求意见,客户一旦选中后直接开发,大大压缩了创意市场化的过程。”邱智铭说。目前,创意设计中心已与瑞典皇家设计学院、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学院、宁波大学等开展合作,“三文”多项创意从这里推向市场。
中国文具商品交易中心依托贝发打造的文具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上游邀请众多供应商进入中心交易,下游服务于全球大型零售商、分销商和企事业单位,通过现货交易、订单交易、线上交易、线下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今年,贝发拿到的订单比去年同比增50%,而贝发生产的书写工具增长不到20%,大量的增长是供应链业务,即所谓的合作业务。邱智铭说:“如果交货正常,在今后几年业务量增长百分之三四十是很轻松的,这个轻松的理由就是转型,我觉得是转型转出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