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十岁左右,随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去干岙演出。从梅山岛乘渡轮过去,一会就到了对岸。上岸后,往右走入一条窄窄的曲曲折折的海堤。海堤两旁长满了野草,路面坑凹不平,沿途并没有多少行人,感觉甚是荒凉。似乎是走了好远好远的路,才到了干岙。她除了面朝江海以外,就像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村一样,是一个冷清而又贫穷的地方。那次的干岙之行,对她的自然景色并没多少在意,记得最深的,便是干岙村民的热情。演出结束后,干岙村民给我们准备了美味的晚餐。
时隔三十几年,如今的干岙,或者说是沙龙湾,据说已是一个距宁波市中心最近的综合型滨海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了。我与家人慕名前往,昔日泥泞的海堤,已了无踪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宽阔的滨海大道。从车窗望出去,路的一边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树木,间或有一些长势良好的庄稼地,稍远处,便是青青的山。另一边则是十里滩涂,江水在她的身边缓缓流过。偶尔能见到几只海鸥盘旋在江面上,一片恬静的景象。
沙龙湾,大概是指干岙村的海湾吧,在那里,最有名的算是餐饮城了。说是餐饮城,其实也就只有建在海滩上的风格各异的三家餐馆了,相隔不过百米路。三座建筑物点缀着昔日荒凉的沙龙湾,风景便变得生动起来。一家最早的,外表很是朴实,有点像竹子建的连排房,显得小巧玲珑,淡黄色的外墙,就像是一个乡村姑娘,质朴又可爱。另一家刚建好没多久的,规模最大,看起来类似于电视剧《刘老根》里面的那个山庄,留下了经过雕琢的乡村味,却也颇有些风味。
我们去的是中间一家,那是一幢半圆形的建筑物,共三层,每一层都有一个面向大海的长长走廊。在半圆的楼房里,围合着半圆的院落。无论是在包厢内,还是在三楼的大厅,抑或是在院子里,张张餐桌,几乎全部面对海景。坐在海边,望过去,左边便是梅山岛,原来相隔那么的近。小岛浮在海面上,给我一种迷离的感觉,我的思绪在过去的记忆里飘荡,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已悄悄地流逝了三十几年,如今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与过去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退潮时分,楼脚下的卵石滩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沙龙湾的过去与今天。不远处的滩涂上,有游客提着小桶在拾贝类,据服务生介绍,那是一项新开发的旅游项目,千亩滩涂上养殖了一些海产品,可供有兴趣的游客过一过摸泥螺、捉沙蟹的瘾。我不禁佩服起经营者的聪明了,在北仑的海岸上,几乎没有沙滩,这是身在海边的我们最为遗憾的一件事了。经营者能将湿湿的泥涂变成这样别有风味的旅游资源,确实是高招。略远处的海水并不十分的清澈,透着点泥水的黄,在阳光下,闪着点点的光,我仿佛又听到了儿时过轮渡时,那海水拍打着岩石的哗哗声。在餐馆的后面,隔着滨海大道的,便是青山环抱下的百年村落干岙,农舍依山面海,恰似世外桃源。据说,沙龙湾还有许多的旅游项目,比如“石滩区烧烤”、“干岙山村度假”、“阳山庙礼佛(庙会)”、“农耕园体验”、“石关门垂钓”,我没有亲历参加。但今天的沙龙湾,给我的感觉,依然是非常的宁静。在这宁静的海边,吹吹海风,观观海景,会让所有浮躁的心都渐渐地平复下来。
沙龙湾,一个与我家乡隔江相望的海湾,其实也算得上是我的家乡吧。昔日的荒芜已变成今日并不十分显眼的繁荣,而她却依然不失恬静与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