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07年07月0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龚育之坦言:十一大是一次不成功的党代会
  龚育之同志于2007年6月12日病逝。《北京日报》6月18日刊登龚育之访谈录以悼念这位党史专家、理论家。现摘录如下。

  从党的十一大到十六大,龚育之都是大会报告的起草人之一。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对2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路线和方针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

  龚育之说:召开十一大时,华国锋是党主席。十一大,后来历史也有评价,说十一大批判“四人帮”、主张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正确的。但是十一大对文化大革命还是肯定的,只是在毛泽东讲的“三七开”的框架底下批评“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错误。从参加这次代表大会来讲,我知道了

  历史的艰难,也开始知道历史转折的不易,认识到历史转折还没有基本完成的时候,比较匆忙地开这样一次代表大会,对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是不够慎重的。所以,我觉得十一大是一次失败的不成功的党代表大会。我作为一个文件起草者,这里面教训也很多。

  十二大以后就不同了。十二大是在“历史决议”清理了历史是非之后才开的,是在拨乱反正、历史转变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十二大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这个主题还不是出现在胡耀邦的主要报告里面,而是出现在邓小平的开幕词中。邓小平的开幕词最先让两个人起草,我是一个,当然后来初稿出来以后还要通过上面主持的人来讨论,最后由邓小平本人定稿。

  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个重大理论发展。起草十四大报告时我已经退下来了,但是因为我在理论界还比较活跃。而且十四大报告是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基础的,主持者考虑原来参加过党代表大会报告起草的人也参与一下为好,我是其中一个,郑必坚是一个,逄先知也参加了。十四大报告又有前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五大报告是在邓小平刚刚逝世之后,邓小平逝世时,那些讣告、悼词,当时都让我参加了,后来起草十五大报告也让我参加了。十五大报告是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十四大有这个意思,但还没有这么一个简明的概括。十六大还让我们参加。十六大又有新的东西,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建设小康社会,讲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社会更加和谐,讲到要发挥各种积极性,要所有的人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这么一个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乡镇街道新闻
   第05版:乡镇街道新闻
   第06版:文萃
   第07版:文萃
   第08版:九峰山副刊
下岗女工缝制2008双绣花鞋献奥运
范徐丽泰自述曾被骂“香港江青”
高考经济火爆背后的潜规则
龚育之坦言:十一大是一次不成功的党代会
获奖学生退学再高考 不为钱而是上网成瘾
我们需要怎样的公民监督
FBI在华五年“神秘经营”
北仑新区时刊文萃06龚育之坦言:十一大是一次不成功的党代会 2007-07-04 2 2007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