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是考试消费‘黄金月’,七八月则是考试消费‘白金月’。商家只要是懂得整体包装策划,盯住考生和家长,就能从中获得300%的利润。大多数考生反映:参加高考的花费不低于2000元,这还不包括考上之后的“谢师宴”等宴请开支。
北京的张黎辉作过高考房、高考套餐、电子词典的促销计划。他说:“为孩子学习购买的各种商品,经过我手的,有相当一部分购买者要求开具办公用品、接待费等发票。也就是说,手中有职权的家长把大部分高考开支通过‘潜规则’消化掉了。”
广西南宁从事工程承包的考生家长黄强发拿出超过2万元的发票说:“这是建筑、规划、税务、工商、土地、水电等相关职能部门处长、科长拿来的,大部分都是家里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的相关花费。”他也承认,尽管帮人家“报销”投入不少,但最终从这些有职权的家长手中获得的“回报”更高。
专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关联交易”,根源就在于权钱交易。应加强对高考消费的监管,从根源上遏制“关联交易”的出现。
(摘自《中国改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