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07年07月0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经济火爆背后的潜规则
  从“高考保姆”到“高考房”,从各类冲刺辅导书到纷繁复杂的营养品……越来越多商家参与到高考经济混战中。记者发现,与直接支出相比,更需要警惕的是高考经济中蕴藏的潜规则和考场之外的“关联交易”。

  四五月是考试消费‘黄金月’,七八月则是考试消费‘白金月’。商家只要是懂得整体包装策划,盯住考生和家长,就能从中获得300%的利润。大多数考生反映:参加高考的花费不低于2000元,这还不包括考上之后的“谢师宴”等宴请开支。

  北京的张黎辉作过高考房、高考套餐、电子词典的促销计划。他说:“为孩子学习购买的各种商品,经过我手的,有相当一部分购买者要求开具办公用品、接待费等发票。也就是说,手中有职权的家长把大部分高考开支通过‘潜规则’消化掉了。”

  广西南宁从事工程承包的考生家长黄强发拿出超过2万元的发票说:“这是建筑、规划、税务、工商、土地、水电等相关职能部门处长、科长拿来的,大部分都是家里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的相关花费。”他也承认,尽管帮人家“报销”投入不少,但最终从这些有职权的家长手中获得的“回报”更高。

  专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关联交易”,根源就在于权钱交易。应加强对高考消费的监管,从根源上遏制“关联交易”的出现。      

  (摘自《中国改革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乡镇街道新闻
   第05版:乡镇街道新闻
   第06版:文萃
   第07版:文萃
   第08版:九峰山副刊
下岗女工缝制2008双绣花鞋献奥运
范徐丽泰自述曾被骂“香港江青”
高考经济火爆背后的潜规则
龚育之坦言:十一大是一次不成功的党代会
获奖学生退学再高考 不为钱而是上网成瘾
我们需要怎样的公民监督
FBI在华五年“神秘经营”
北仑新区时刊文萃06高考经济火爆背后的潜规则 2007-07-04 2 2007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