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桌凳与矮凳

  ■ 方言拾萃  □ 周太福 

  “桌凳”“矮凳”是宁波话,说成普通话就是桌子、凳子。

  有人以为宁波话把桌和凳两种不同的家具扯在一块来单指桌子;把长的、短的、高的、低的,或方、或圆、或阔、或狭各种不同形状的凳子,统统用一个矮字来概括,称之为“矮凳”,使得这两个家具名词概念搅混,逻辑紊乱。于是就以为桌凳、矮凳是没来由的民间俚语。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宁波话是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欲知桌凳、矮凳称谓的由来,还得从古籍中去寻找它们的踪迹。

  桌凳、矮凳都有个共同的“凳”字,那么古人是怎样解释“凳”字的呢?晋人编的《字林》说凳是“床属”。过了一千多年后,明朝人编的《正韵》说凳是“几属”(“属”指“同类”的意思),“床”是什么呢?东汉人编的《说文》说床是“安身之坐者”,东汉末年编的《释文》说“人所坐卧曰床”;“几”是什么呢?《说文》说“人所凭坐也”。

  由此可见,古人对包括“凳”字在内的家具名词的含义是广义的和宽泛的,并非现代人理解的床是睡觉用的、几是依凭用的、凳是坐具那样独立和专一。

  再就“凳”字来说,它在晋朝解释为“床属(坐、卧均可)”。而在明朝解释为“几属(可作依凭用具、可作坐具)”。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宁波人所说的“凳”,是包括桌子和凳子在内的广义的凳,宁波人把桌子和凳子通称为“凳”,是从古代承袭下来的。

  正因为古代的“凳”是桌子和凳子的通称,后来的宁波人觉得随着家具品种越来越繁杂,很有必要把坐具和坐前依凭具区别开来,分别命名。于是他们就把与四周围的坐具相比显得高人一等、又有点卓尔不群架势的坐前依凭具,取名为“卓凳”;而把围在卓凳四周,矮人一截的矮个子兄弟取名叫“矮凳”。这一对家具的名字真是取得恰如其分,生动又形象!

  既然如此,当今的宁波人为什么要把“卓凳”写成“桌凳”呢?

  请看今人编的《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卓,同桌”。据此可见“卓凳等于桌凳”是毫无疑问的了。北宋学者张载说:“古人无卓椅”。他所说的“古人”应该是指唐以前,这意思就是“卓、椅”作为家具名词是从北宋以后才有的,在北宋之前是没有这种名称的。

  北宋还有个聋人学者,在答谢友人的诗中有“两卓合八尺,一炉暖两趾”的偶句,也把桌写成“卓”,可见桌子这种家具在北宋出现时,还没有“桌”字,于是人们就把形容词“卓”借作名词来用。直到晚明时,有人以为桌子既是木头做的,就应该写作木字底。此后,卓字就逐渐淡出家具行列。

  文明的宁波人当然能够识大体,既然大家都把卓字写成“桌”字了,从此以后就把卓凳、矮凳也改写成“桌凳、矮凳”了。

  只是这么一改,使一些不知底细的当代人见了“桌凳”一词就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一旦了解了个中原委,就一定会意识到宁波话不简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很有学问。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深度
   第07版:公益
   第08版:笔会
民间的传奇
露天电影
向日葵(外一首)
瓦 葱
清风徐来
老家的土地
桌凳与矮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