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的传奇

  ■ 热土钩沉    □ 乐胜龙

  传奇,虽是个多义词,但通常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非同寻常的故事,比如非常穷困的底层人,因为某个机遇,很快脱贫进入了上流社会等等,这类故事往往为大众津津乐道。因本人近些年一直在搜集乡村的文史资料,竟然发现本地也蕴藏着不少传奇色彩浓郁的故事,现汇编几则,与读者共享。

  清末,高塘田三洋王家(现新碶街道五星村)有个叫阿荣的小男孩,家里穷得常揭不开锅,十岁时,被无计可施的爹娘送至宁波城里,在一个大户人家当仆童(小佣人)。可就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年轻的阿荣竟中了进士,官授京都翰林院庶吉士(负责为皇帝拟写诏书、讲解经籍),后又升任翰林院编修(负责为朝庭起草文件、处理政事)、侍讲(皇帝的老师),被皇帝封为“太师”。他的名字就叫王荣商。

  王荣商是怎么发迹的呢?那得从他给大户人家当仆童说起。这户人家有个儿子,有钱的爹为儿子请了个教书先生上门授课。那位先生衣着简朴,主人担忧先生家境贫寒丢他家的脸,心中郁闷。岁末放假,主人便让阿荣陪同先生回家,顺便探一探先生的家境。阿荣见先生家实乃一贫如洗,很是同情,便巧妙地将先生的家境向主人描述了一番,称先生家有五里菜园、十里柴山(实为五里路外拾野菜,十里路外拾柴禾);宅子是能看见乌云的楼屋(屋顶坍塌的漏屋,楼、漏偕音);屋柱子全抹了乌漆(屋柱被烟火薰黑)。

  主人听罢,以为那先生是大户人家,疑虑顿消,次年对先生百般奉敬。先生问阿荣:“主人变得如此殷勤,却是为何?”阿荣便将巧妙应答之事相告。先生恍然大悟,请求主人允许阿荣晚上与他同寝,主人应许。从此,先生白天教小主人,晚上点烛把自己的学识悉数授予阿荣。几年后,阿荣学问大有长进,先生又将积蓄的银两送予阿荣进城应试,使阿荣中了进士。王荣商年迈荣归故里,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募集资金兴修水利、扶助“灵山学堂”办学经费等等,成为世代流传的美谈。

  也在清末,三山干岙(现属春晓街道)有个名叫张逊佳的女人,家境贫寒,12岁许给同村一农家做童养媳,16岁成婚,以挖野菜养猪度日。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苦命的女人经亲戚帮助,从穿山坐船逃往上海,在旅沪宁波富商、浙江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孙仁甫家中当上了女佣。因其容貌出色又精明能干,不久被孙氏收为小妾,四年后孙太太病故,她荣幸地扶正升为夫人,甚得孙氏宠爱。张逊佳魅力很大,交际也甚广。1911年,由上海滩著名人士虞洽卿等开办的四明银行发生危机,孙仁甫有意盘进,却为资金不足而困扰,张逊佳四处奔走拉了好几家有实力的股东,让丈夫顺利接手了四明银行。

  可没过几年,孙仁甫忽然病故,人们都以为这下四明银行又要垮了,可精明能干的张逊佳此时已经弄明白银行的经营运行是怎么回事了,她挺身而出,将丈夫遗下的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时成为上海滩的一桩奇闻。张逊佳在上海打理四明银行有了钱,不忘故里,广做善事。她买了“新江天”“哈纳”两艘轮船,航行于上海至宁波(穿山),干岙人乘船可免费,还无偿发给就餐卡。她还在祖籍筑桥修路、资助庙宇等,1940年和1944年,乡间大旱,她拨出巨款赈济灾民,还在柴桥芦东庙平价销售大米,获得众乡亲称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碶的老街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衣着简朴的老人,低头四下寻找着人们丢弃的“字纸”。老人是街边大路村炮台跟的村民,名叫贺圣禄。这位老人寻觅这些被人丢弃的废纸干什么呢?原来,他认为弄脏或糟蹋写有文字的纸张、簿藉,是对学问的不敬重。那时,街巷弄堂的墙角设有砖瓦做成的“惜字炉”,炉口还写有“敬惜字纸”“勿弃六书纸片,只因一字千金”等警句,提醒人们将字纸、簿藉捡起来投入炉中焚化。但许多人没将这事放在心上,就如当今一些人对“垃圾分类”不屑一顾一样,唯有这位老人真正领悟了敬重文化的意义,认认真真地履行着。

  后来,贺圣禄老人的坚定信念和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孙子196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成为我国理论物理高级专家,先后参加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的物理研究与设计,1990年起担任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成为中科院院士。他的名字叫贺贤土。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深度
   第07版:公益
   第08版:笔会
民间的传奇
露天电影
向日葵(外一首)
瓦 葱
清风徐来
老家的土地
桌凳与矮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