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飞,一个土生土长的白峰人,一个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一个为这片热土奉献全部的人。黑黝黝的皮肤,爬满皱纹的额头,一口浓重的乡音和亲切的笑容,这便是他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从2002年开始,郑君飞连续4次担任区党代会代表。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和公益有机融合。作为基层支部书记,他勇于带头,努力把服务基层困难党员群众的工作做得更深入,辐射范围更广,把党的温暖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甘于奉献 服务为民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2013年,在郑君飞的带领下,“君飞党代表工作室”成立。次年开始,工作室便承担起了组织党员义工活动的职能。利用周末闲暇时间,郑君飞亲自带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清理河道,参与“三改一拆”,并到卫生院做导医,前往敬老院和各村老年房看望、帮助老年人。至今,工作室已组织党员义工226期,服务对象近六千余人次。
白峰有很多退休的老支书、老村长,还有很多曾经在农村建设中辛劳付出但却英年早逝的干部。他们曾经为街道和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遗孀也曾给予极大的支持,如今因为种种原因,晚年生活并不理想。发现这一情况后,郑君飞立即组织党员义工分片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生活所需,通过微心愿、企业结对等形式,筹集资源,带去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牺牲小我 实干兴村
郑君飞原本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收入也还算可观。2001年,当他担任马盘村支部书记时,家里是极力反对的。当时的马盘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负债累累,可谓是一穷二白。母亲为阻止郑君飞,甚至放出狠话,要是当书记就打断他的腿,并且不准回家吃饭。但郑君飞力排万难,毅然决然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修村道时,郑君飞带头铲除了自己种植多年的花木,起到了带头作用,而且不要任何赔偿,无条件支持村里的工作。修水泥路时需要垫付预付款项,不能动村里的钱,郑君飞就自掏腰包。他在任期间,不仅还清了村里的债务,还修好了村道,通了公交。
四村合并时,要建办公楼,有户人家因为办公楼占用了他家的土地,坚决不同意,第一次开会扭头就走。郑君飞亲自前往他家中了解他的利益诉求和实际困难,并提出拿自己的田地置换,成功解决了问题。
平易近人 勤恳做事
“没关系”是郑君飞的口头禅,起早贪黑没关系,再苦再累没关系,麻烦困难也没关系,每天天一亮就出发,只求把工作做到最好。5年时间里,郑君飞的车子跑了近20万公里,因为路况较差,爆胎无数次,街道曾经想给他提供补贴,却被郑君飞一口回绝:“我只是在做分内的事,况且我的车排量小,耐开,花不了什么钱!”
修缮古宅时,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伯技术高超,但家住得很远,郑君飞就每天接送老伯往返古宅和老伯家。对于村里的情况,郑君飞了如指掌,村民过来找他时,还没开口,他就知道村民的困难之处,有时村民还没来得及诉苦,郑君飞就已经在想办法帮忙解决问题了。“所谓党代表,当然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郑君飞说。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认识、信任郑君飞,这与他多年来积累的群众基础分不开。一个在基层十几年如一日的人,不求升官发财,只求多为百姓做点实事,只要他所爱的这片热土发展得好,只要他所服务的百姓过得好,只要这里需要他,他就愿意继续干下去。他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