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北仑在开发开放、港航物流、临港制造、海洋生态等各领域先行先试,在经济社会取得瞩目发展的同时,获取了一批可供复制的政策经验,锻炼了一支充满创业激情与市场意识的干部队伍。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宁波都市圈、推进工业制造4.0及唱好杭甬“双城记”的复合型综合实验平台,“梅山新区”的建设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大机遇,必须紧紧抓住、抓实,并且抓好。
保持头脑清醒,理性认识“国家级新区”含义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总体发展目标及定位等均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的特殊优惠政策及权限也由国务院直接批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个国家级新区,与此同时,10多个城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新区,其中就包括北仑的梅山新区。
梅山新区的建设,既要用好国家级新区这张“金名片”,站在更高层次去谋划梅山新区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切实打造新区发展的新样板、新示范;又要戴好国家级新区这顶“帽子”,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立足区域实际,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实现错位发展,走出一条兼具国际视野与地区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国家级新区的“好处”。在行政级别方面,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均调整为副省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均调整为正厅级。在行政设置方面,国家级新区的行政属性将有所变更,目前的18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拥有行政管辖权;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则设有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保留市委、市政府,行政体制较为健全;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仅设管委会。在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等方面,获批国家级新区能为地方带来更高的经济管理权限,能为先试先行的改革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级新区的“帽子”不好戴。从24年前上海浦东新区设立首个国家级新区开始,新区就被赋予探索试验开发开放的国家使命,一段时期内,新区凭借其获得的巨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跃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从重庆两江新区开始,国家不再直接给予国家级新区以资金支持,对新区的支持也经历了“从直接补贴向税收政策,再向先试先行”的转变。因此,与设立之初的新区相比,现在意义上的国家级新区必须想出新点子、发现新出路、创造新模式,另辟蹊径。否则,新区建设将会陷入困境,如重庆两江新区就陷入了拆迁成本过高和招商力度不够导致的双重困境。这样的新区非但不能成为“金字招牌”,反而可能变成阻碍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客观分析形势,厚植自身优势补齐拦路短板
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和短板,建设梅山新区才能有的放矢,发展才不至于陷入误区。
梅山新区的建设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北仑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丰富。2015年以北仑港为核心的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2.7万标箱,首次超过香港港位居全球第四,其中北仑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占宁波舟山港的32.8%和93%。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港口,才使北仑从一个滨海渔村变成如今经济发达、城市靓丽、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现代港城。二是省市对外开放的引领优势。北仑是浙江省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是宁波和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三是临港制造业的集聚优势。依托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北仑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及港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以石化、钢铁、汽车及汽配、能源、装备等为主体的临港产业集群,成为全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战略高地。四是基础雄厚的经济优势。多年的苦心经营,现在北仑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多项经济总量指标在省市名列前茅。这些优势都为梅山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30多年的开发实践也显示出诸多短板,如不及时补齐,必将成为阻碍梅山新区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战略研究薄弱。纵观全国的18个国家级新区,每个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定位,如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等等。北仑的梅山新区要如何定位、如何布局、如何发展,没有既定模式,也没有成熟样板,这就必须要加强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功能创新、产业发展研究等在内的战略研究。
要素资源紧缺。伴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要素资源的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土地方面,受国家土地政策趋紧影响,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缺口较大,开发强度已达36%,超过国际平均(32%)水平;资金方面,可用财力有限,投融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融资模式单一,国有资产的融资能力发挥不足;人才方面,虽有一系列人才政策,但对高层次、引领型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集聚效应有限。
项目储备不足。一方面,引进的项目层次还不够高,缺乏战略型的大项目和行业引领型的“高新精尖”项目,发展动能不足;另一方面,“重引进、轻培育”的思想仍然存在,对已在本地落户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城市魅力欠缺。近些年,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一系列措施,北仑的全域城市化建设取得出色成绩,城市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但与国际化的现代品质城市相比,北仑的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尚未均衡,城市品位和魅力还有待提高,人气集聚效应也没有显现。
展现闯劲拼劲,推动梅山新区建设走在前列
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在调研北仑时强调,“下一步北仑的发展,总的任务是一句话,即:适应新形势,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肩负起宁波新一轮发展‘龙头’的重大使命”,这是对北仑、对梅山新区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建设梅山新区,要以“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勇挑重担、善谋善为,力争在五个方面走在前列。
要在创新发展上走在前列。创新是国家级新区的核心要义,也是新区发展的动力之所在。纵观现有的国家级新区,都在各自领域作出了积极探索,如:上海浦东新区对标国际经济贸易通行规则积极创新贸易、金融制度;重庆两江新区探索构建一体化通关体系,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广州南沙新区探索便利化投资管理制度等。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要求各新区在全面抓好简政放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等共性改革任务的同时,围绕1-2个重点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它地区提供引领示范。梅山新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看看哪些体制可以改革,哪些机制可以优化,如何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以及怎样才能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要在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国家级新区建设不同于一般开发区,更加注重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区分化等诸多产业在内的协调发展。就目前而言,除上海浦东新区外,其他大部分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北仑亦是如此。因此,建设梅山新区,北仑要在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培育证券、期货、产权等金融市场,积极扶持含金量高的新型服务业发展,不断积累发展后劲。
要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都要求北仑坚持“两山”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建设梅山新区。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建设,坚持港、产、城、人有机融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新城,打造别致多样、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要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客货分流、高效通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要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列。开发开放一直是北仑的优势,但现在这个优势相较于其他一些地区的“势差”逐渐缩小。如何将这一优势拉大,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借助梅山新区申报、建设的东风,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北仑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外的第二战略高地;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科学制定错位发展策略的基础上,依托宁波舟山港的优势资源,加强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
要在共享发展上走在前列。梅山新区的建设,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因此,要牢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着力在改善民生、增进公平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为百姓多干一些实事。重点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化、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服务供给均衡,积极回应百姓的民生诉求,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新区建设的发展成果。
总体而言,梅山新区建设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符合北仑当前的现实需要,也顺应了省市对北仑的殷切期盼。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看,新区的建设都经历了至少5-10年才初具雏形,若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势必影响新区建设的质量和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梅山新区的建设,最关键的还是要脚踏实地,精心规划,耐心耕耘,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系北仑区委常委、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