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午,5岁的小女孩楠楠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区人民医院手足口病门诊医生。原来,这天早上,楠楠奶奶像往常一样照顾孙女起床上幼儿园,却发现楠楠“赖床”,还喊不舒服。奶奶一摸楠楠额头,发现孩子有点发烧,不仅如此,孩子的手心和口腔内还长有细小的红色疱疹。“幸好我婆婆发现及时,通知我们带孩子去看医生。”楠楠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是得了手足口病,经过退热、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后,已经好转,“医生让孩子在家休息两周后再回幼儿园。”
据区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或不伴发热,大多数轻症患儿可不治而愈,重症患儿只要及时治疗,大多数能顺利康复不留后遗症。极少数病例进展迅速,出现肺出血、休克,来不及救治或救治无效死亡。虽然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防可控。
“按照以往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每年3、4月份该病的发病率会呈现上升趋势,5月份到7月份则是该病的高发期,一般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容易发生暴发。”该负责人表示,这期间,家庭、托幼机构和孩子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以预防疾病的感染。
区疾控中心将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城乡结合部儿童、农村散居儿童作为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以幼托机构等儿童聚集性高的单位为重点场所,抓住家长防护、学校把关、医院监测识别等重点环节,对于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这三个重点,予以重点防控。
区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幼托机构要做好晨检、消毒隔离等工作。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应立即到区内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区人民医院和开发区中心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