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良贫困的小人物

——读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
  □ 金锡逊

  寒假里,外孙说老师要他们读课外书,我见茶几上摆着一本书,书面上作者“林海音”三个黑体大字十分显眼,原来这是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便顺手抓来。

  小心翼翼地翻开了那本书,《城南旧事》把我带入了久远的历史中去。那是遥远的民国初期。小说中有首短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写出了古老的北京城。“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写出了作者在台湾多年以后回忆童年的往事,内心既怀念又感伤之情。这首歌曲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作的。哼起来,慢悠悠的令人有一种感伤。李叔同是夏丏尊、丰子恺的老师,“白马湖”作家群的代表人物。我有一次从萧山湘湖、杭州滨江区白马湖经过,脑子里就跳出了这个名字“李叔同”。由此对小说《城南旧事》也格外青睐。

  小说的情节是:民国初期,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

  古都北京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南国姑娘林英子都感到新奇。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偷儿、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重病逝世的慈父,这些人都曾与英子姑娘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悄然一一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姑娘百思不得其解。但这些人事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永不消褪。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难忘,这是一缕淡淡的哀愁,更是一抹沉沉的乡思。

  这部小说很有名,还被吴贻弓导演改变为电影,被大家所推崇。

  作者林海音是台湾苗栗人,5岁随父母迁居北京。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城南旧事》、散文集《冬青树》。她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愁,具有优雅柔美的风格。看来《城南旧事》中的“林英子”就有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子,“林英子”何尝不是“林影子”喔。

  那时的北京,军阀混战,社会混乱。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艰苦。比如妞儿,常常被后爸、后妈打骂,没有家庭的温馨感。那个女疯子秀贞,其实就是妞儿的亲妈,但是妞儿是她未婚而生的,亲戚认为可耻,把妞儿刚生下来就扔掉了。秀贞因为伤心过度,表面上看起来精神不太正常,人家说她是疯子。其实,依我看来,她并不疯,因为在妞儿不在的时候,她每天为妞儿缝衣服,还把衣服藏到一个大箱子里,为的就是找到她的亲生女儿,以后让她穿,说明她有母爱。究竟谁疯了?其实倒是这个社会疯了,造成这个女人之不幸。

  “我”搬了新家以后,遇见了一个陌生男子,他常常独自躲在高高的荒草丛中。他就是那个小偷,实在是可怜。他在荒草地替我捡球的时候,对“我”和善地笑着,却是衣衫褴褛,人很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他的时候,是充满着同情心的,这还可以从下面的那句话里看出来,“那小偷终于有一天被抓住了,我很害怕,怕看见他,但是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我的手满是汗。我慢慢地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手心里的“汗”、“躲”、“哭”,这些词应该说不能用在观看小偷被抓的时候,这是“我”在便衣警察面前无意中泄露了小偷的行踪后的无比后悔,这是“我”对一个本质善良的穷人做了对不起的事情后的深深反省。

  林海音的小说文风非常委婉,书中的底层人物命运虽各不相同,却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这些人物都是善良的,穷困的。作者没有直接发表议论,更让读者对人物的未来浮想联翩。作为一位台湾作家,林海音对北京对大陆充满了浓浓的乡愁。沉甸甸的乡愁都盛在《城南旧事》里,不信,您可以翻开看看。

  (作者系北仑作协名誉理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读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
~~~——读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
~~~——读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
~~~——读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悦读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供求关系:谁决定谁?
荐书
阅读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善良贫困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