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 李建树

  爱书,爱看书,阅读更是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以上这几句话都是出于我内心的真实表达,绝对不是一种装腔作势的矫情。自小我就爱书,爱看书;家中父亲留下的放在阁楼上的一木箱各类书籍,我都找出来读过了。因为自小爱看书,所以不论是上山放羊看牛,还是放学后去野地里割兔草挖野菜,我身上总是带着一本书,以便随时坐下来翻阅。等接触到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和《水浒传》之后,因为受到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一天到晚更是变得“手不释卷”,神魂颠倒了。为此,我在乡下老家白峰镇小门村,没有少挨村里人的调笑。比如他们说我“该个书大糊,本事大煞类,一天到晚只顾捧一本厚厚的书看,牛羊跑到人家地里吃番薯、麦苗、菜秧也不管,真是老呆大一个。将来除非是出远门赚钞票,该种呆大在阿拉乡下是派不来大用场的”。

  现在回想小时村人对自己的评论,倒真正是切中肯綮的。年少时的阅读,只是奔着一个“兴趣”。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人总不能只为解闷而读书。现在的情况当然是大不相同了,且不说孔子当年总结自己一生时还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对照一下本人如今也年近八十,孔子七十三岁去世,虽有满腹诗书才华,可一生奔波无人赏识。但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从没有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和大脑的思考,面对新与旧的冲突,他始终认为“真正的儒家精神,是可以包容各种思潮的,针对人活着,就得思考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样等重大问题,在哲学上作宏大的理论建构和深入的思虑”。

  有句古人老话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像就是针对我说的。2008年5月的一天中午,好端端的我突发右脑梗塞,这是一种比较凶险的心脑血管疾病,医学上称之为“脑卒中”。作为脑卒中的后遗症——“偏瘫”,令我左腿左手失灵,不良于行。此后辗转于杭州、宁波两地的医院,作了一年多的康复治疗,苦头吃尽,但收效甚微,从此囿于床榻。怎么办呢?“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样”等重大问题真的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抢救,我的头脑还比较清醒,口能言、目能视、耳能听。

  我在病床上为自己写下了几句自勉的话:“疾病能捆住我的手脚,但捆不住我的头脑和眼睛。不能行走于现实生活之中,但能让我徜徉于书海之中,自此之后,就让阅读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以往,自己因大学学的是理工科,因而总感到自己在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和不系统。于是我想,何不利用病休时间好好补上这一课呢?我妻子也不时提醒我:你现在病休,除了康复治疗,还有空闲时间,总不能让互联网和影视剧捆住自己吧?更何况很多医学专家明确告诉人们,阅读也是一种健身。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延长注意力和提高思考能力,即使看小说,其故事走向也可以促使我的大脑按逻辑顺序思考,这就增加了人的脑容量。尤其是读故事生动、幽默风趣的小说,更能达到治疗精神抑郁的顽疾,消除孤独感。

  当然有些书是必须深阅读才能有所收益的。比如我读那部被北京大学出版社赞为“享誉世界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中国哲学简史》时,就是一边细读一边思索的,并且还将阅读思考后所得的精华都留在了自己的著述中。如在现实生活中,路遇街边上有老人倒地,扶不扶?为何犹豫,为何反思,为何社会上争议不断。这实质上就是如何看清善恶进化的问题,通过哲学、经济学和生物学著作的深度阅读来分析,就能既知道了道德的起源,同时也能关心到道德的发展,那么类似的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作者系宁波市作协名誉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悦读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供求关系:谁决定谁?
荐书
阅读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善良贫困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