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妍的妈妈身体不好,她便照顾起妈妈来。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五六岁的时候还缠着家长抱;王文妍五六岁时,已经开始帮家长打扫卫生了,八岁开始学着烧饭炒菜。上小学起,她就会主动照顾妈妈。妈妈起床,她帮妈妈穿衣服,穿鞋袜;妈妈入睡前,帮妈妈铺床、按摩。有什么好吃的,先给长辈吃,即便是老师奖励给她的糖果也从来舍不得自己吃掉,每次都要带回家给长辈吃。
王文妍生活上很朴素,虽然家境不错,但是她从不挑吃拣穿,不要求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衣服,也不要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自己买玩具、零食等,长辈给压岁钱也是坚决推辞,只收长辈的“压岁书”。王文妍还是班长,她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助人为乐。谁有困难,她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田柔是白峰小学六年级学生,贵州施秉人。她和两个双胞胎弟弟自幼跟父母来到北仑上阳。父母替人打工。后来,母亲为了照顾祖父母回老家了。于是,还在读小学的田柔便挑起了家中重担。她每天一大早起床后,开始烧饭、洗衣服,帮弟弟穿衣服,喂他们吃饭,然后自己再去上学。晚上放学后,她还要买菜、做饭。如果爸爸加班,她还要哄弟弟睡觉,帮爸爸热饭。生活的压力让她变得比同年龄人更加懂事、坚强。
去年,她的右手在车祸中被撞断,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强忍住不哭,还安慰爸爸不要为她伤心。她出院回到学校后,老师叫她不用做作业了,或者可以少做一点,但她坚持用左手做完作业。每写一个字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她却不愿叫苦,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现在,她的手中还插着用于固定的不锈钢筋。今年暑假她还将动第二次手术,把钢筋取出来。
在同学心目中,田柔同学是知心伙伴和学习的榜样。与同学相处中,她待人随和,乐于关心帮助他人。她对集体荣誉也加倍珍视,只要是班级的事她都会主动承担。看见地上有垃圾,她会主动捡起来;看见地上脏了,她会主动去打扫。
何天雨是松花江中学初一学生。外表羸弱的她在年幼时就遭遇父母离异的变故。2011年的暑假,她失去了父亲,她的母亲又一直重病缠身,母女俩相依着在北仑这个第二家乡艰难地生存了下来。2012年的春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团聚与欢乐的节日,但对于她而言,这个节日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因为她重病的母亲在春节前回了家乡哈尔滨去治病,将她托付给了在北仑的亲戚。虽然如此,但她对生活依然充满信心。之后,她自己洗衣,自己上下学。失去了父亲,母亲又重病,她时常眉头紧蹙,但她并没有被压垮。在独立生活后的第二个学期,她用骄人的成绩为母亲送去了世间最好的药剂。
何天雨热爱集体,班级图书角上的装饰是何天雨一刀一刀用心剪的,墙面的装饰是何天雨一笔一笔认真画的,每一期的黑板报是何天雨精心组织、编排的。在学校许许多多的重大活动中,总能发现,何天雨满含微笑、埋头工作的身影,作为宣传委员,她尽心、尽职,班级处处有她的心血和智慧,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由衷的认可。
她的行为感动了同学,感动了学校,也感动了家长。
去年11月30日,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收到一位86岁老人的感谢信,老人在信中对该校外贸班的张姓女生拾金不昧的义举表达了感谢之情,并详细叙述了丢失文件包又失而复得的经过。老人要感谢的就是该校学生张奇美。
老人介绍,11月19日,他在新大路“市民卡办理处”办好4张老年人免费乘车卡的年检后在明港中学停靠站候车,由于携带东西太多就将东西放在停靠站的座位上,上车过了数站后才发觉随身的黑色文件包不见了。老人急忙下车,乘公交车回去寻找,没想到站台不远处一位小姑娘拎着一只黑色的文件包向他走来问:“老大爷,是您的包吧?”老人十分惊喜,原来这位小姑娘一直守在停靠站里等失主回来寻找。他说包里有4张身份证、4张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和两张医保卡,这些证件如果要补办全,对一个86岁的老人来说,是一件难事。老人当即要感谢女孩,但女孩谢绝了。在老人再三询问下,她只说自己姓张,就读于北仑职高外贸班。
老人说,女孩小小年纪拥有这样一颗比金子还可贵的心,真让人感动不已。老人在信中还再三希望学校能够帮忙找出这位外贸班的张姓女生,他想当面感谢。
林琳是江南中学初二学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与“爱”的真谛。林琳的父母经常因性格不和争吵,懂事的林琳成了调节父母关系的润滑剂。
作为班长,在班主任因为工作繁忙感到疲劳的时候,她就对同学间的争执细心交流,化解怨气。当有学生因病而耽误功课时,她主动担任起帮同学补课的任务,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将老师上课的内容传授给同学。当有同学在一次体育运动中不幸扭伤了腿需要休息一个月的时候,这一个月,她每天为同学把午饭从食堂送到教室,自己再去吃。有一次,她听说隔壁班级有一位同学得了白血病,家庭条件困难,她跑到班主任处问有什么办法。班主任告诉她如果能得到学校的帮助,那可能更好。于是林琳找到学校团总支书记,希望学校能发动全校师生捐款。负责团工作的老师被她善良的心所打动了,后来学校为该患病学生捐了三万多元,而且还向有关部门争取到了三万余元的善款。当患病学生家长捧着大家的爱心捐款流着泪感谢学校时,他或许并不知道,他更应该感谢的是她女儿的一位邻班同学。
郑昊是北仑中学高二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学生,是一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尊重老师的辛勤耕耘、倾听长辈的谆谆教诲。
在学校里,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同学被鱼骨卡住喉咙,他为其端来汤水,没有效果后再陪他到医务室;有同学因脚伤等没法去食堂就餐,郑昊就把饭菜送到他手上。上高中以来,他主动负责起晚自修后班级的水电门窗关闭工作,两年来不遗漏、无怨言。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或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打扫卫生,去敬老院和福利院探望老幼病残,为建设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爱和力量。
在家里,郑昊经常帮父母打理家务,从收拾碗筷到家庭大扫除,从给花草浇水到帮父亲栽种果蔬,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郑昊多次在省市区的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胡萱是华山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活泼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7年7月8日,学校举办“山海牵手,共享蓝天”华山小学与贵州基甲小学结对仪式,当得知贵州的很多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时,小胡萱慷慨捧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000元捐给贵州基甲小学。
2008年,当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胡萱马上将自己的零用钱捐出。在她的带动下,班级里涌现出一批爱心捐助学生,她的行动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誉。2010年暑假,胡萱与其他学校读高二的哥哥姐姐一起,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贵州,参加了与贵州贫困学子结对回访活动,与200多名贵州的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了那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天晚上,她们还要汇总调查问卷,记录当天活动情况,发微博。回家后,她将此行的见闻和感受认真地撰写下来,前后共有6篇之多。期刊《作文新天地》及该校校园网都登载了她的文章。
柯诗嫣是九峰小学五年级学生。由于受父亲影响,柯诗嫣自小学习书法,认为学习书法和做人一样,书法讲求横平竖直,做人也要正直。在习字的8年时光里,她坚持每天晚上练字一小时。这也就养成了她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习惯。
对于学习,她每遇到不称心、灰心、闹气的时候,就会想到要像练字一样不半途而废,这成了她前进的动力。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班级在去年的卫生检查中成为了学校的五星级班集体。对于弱者,她充满了友善和爱心,每次的慈善募捐,她都会毫不犹豫捐出平时积攒下来的钱。在汶川地震后,她让爸爸把她当年的全部压岁钱捐给了灾区。对于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她也会尽力给予帮助。对于家庭,她以孝为先。她常常在家力所能及地干家务,给下班的妈妈准备好拖鞋,给爸爸倒开水,打好洗脚水让爸妈泡泡脚,陪爷爷奶奶聊天,给他们读报纸、捶背、剪指甲等。
姚芦红是淮河小学五年级学生。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其父因一场车祸成为了植物人,她和妈妈一起照顾爸爸。两人寄宿在亲戚宿舍里,其母开了一个卖烟酒的小店来维持生活,她常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和照顾生病的爸爸。姚芦红升到二年级后,爸爸因病去世。当时很多好心人给了她们母女一些帮助,姚芦红决定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平日里,她总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帮妈妈看店、做家务,她还时常帮孤寡老人们做些家务,帮助同学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三年级的时候,妈妈骑车出车祸后脚受伤了,不能下地走路。当时正是暑假,姚芦红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妈妈做早餐,还买菜、洗衣服、拖地、擦桌子……她帮妈妈一边看店一边学习,有空的时候还陪妈妈聊天,让妈妈有个好心情。只要看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姚芦红也会竭尽全力帮助。她曾多次将自己的零花钱捐助给更需要的人,也常常和妈妈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在公园里捡垃圾等。
顾晨立是大碶中学初二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顾晨立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放学后,他会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在学校,他经常主动关心班里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同学,他总是尽其所能、认真讲解,不厌其烦地帮助同学们解答疑难问题,想方设法帮他们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教室的笤帚坏了,他会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新的给大家使用;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陈旧了,他会主动将自己的图书悄悄拿来供同学阅读;班内的娱乐器材缺乏,他将自己心爱的跳棋捐出来。在社会上,他是位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看到邻居们放在门口的垃圾,他会主动帮他们拎下楼扔进垃圾桶;低保老人的庭院里,常可见到他在擦窗扫地的身影;遇到家境贫困的弟弟妹妹为得到一件玩具而拽着父母的衣角哭泣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玩具送给他们。每次献爱心活动,他都争先捐出自己积攒下的零花钱。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为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树立一批美德榜样,根据《关于开展宁波市“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甬文明办〔2012〕11号)和《关于在全区未成年人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仑文明办〔2012〕3号)文件要求,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团区委、开发导刊编辑部、区广电中心联合开展了北仑区“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根据全区各校民主推荐,并参考北仑新闻网、新北仑论坛等网络投票结果,区“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委会最终确定姚芦红等10名同学为北仑区“美德少年”,特此公告。
北仑区文明办
2012年6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