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初中文化,曾经只是广州一家模具厂的学徒工,而现在却是大碶塔峙工业区一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老总。最近,29岁的霞浦人张宇辉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
南下打工积累第一桶金
“好男儿志在四方”,正是这句话的激励,让当时只有18岁的张宇辉独自一人南下。2000年,从没走出过北仑的张宇辉,却远到广东。看到的不再是家乡熟悉的景色,听到的也不是家乡的方言,这一切都让他很不适应,也特别想家,但他决心不改。
当时张宇辉身上只有600元钱,他在当地最便宜的大众旅馆住下了。“一个房间有几十个床位;旅店还提供简单的伙食,每餐每人1-2元。”张宇辉告诉记者,安顿好住的地方后,他就开始找工作了。他每天买一份报纸,查找招工广告,然后根据招工信息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跑。半个月后,张宇辉终于找到了一份模具学徒工的工作,每月200元,还包吃包住。但由于小企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张宇辉时常换工作,这时候的他十分渴望能进入大公司,好好学学本领。
2001年下半年,机会终于垂青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广州型腔模具厂要招工。张宇辉慕名前去应聘,并幸运地成为一名学徒工。张宇辉如数家珍地说,广州型腔模具厂是一家专业压铸模具生产厂家,是广州数一数二的企业,公司成立于1943年,拥有丰富的压铸模具生产经验和强大的模具研发能力,是国内最早实现CAD/CAM/CAE生产的模具企业之一。在那里,他学到了大型模具制造技术。
终于进入了大企业,张宇辉决心沉下心好好学本领。“仔细听好师傅说的每一句话,做好师傅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在完成任务后,继续寻找更好的制造方法。”正是这样一种工作态度,让张宇辉开模的速度越来越快,做的模具也越来越精准。那时,20岁不到的张宇辉已是大家公认的“老师傅”了,工资也涨到了每月7000元。勤奋的张宇辉用自己的双手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过硬的模具制造技术和创业启动资金。
漂泊五年后回乡创业
2003年,张宇辉离开了广州型腔模具厂,在广州开办了一个模具加工作坊,承接小型模具的加工。虽然张宇辉的离职让老东家有点遗憾,但出于对张宇辉的信任,在生产紧张时,老东家还是会转包一些业务给张宇辉。渐渐地,老东家成为了张宇辉最大的客户。
开办家庭作坊的时候,张宇辉一年产值能做三四十万元,在当地也算是“小老板”了,但张宇辉并不是小富即安的人。“如何将企业做大呢?”张宇辉又开始思考。“这几年,北仑的发展很快,经济环境也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2005年,在外漂泊了5年多的“男儿”回到了家乡北仑,着手准备创业。当时张宇辉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启动资金不足。怎么办呢?“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我最重要的支持。”张宇辉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霞浦霞南村普普通通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套用于自住的房屋,为了支持他创业,他的双亲毅然卖掉了房子,筹集资金供他创业。“我当时的想法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年5月,北仑宇辉模具厂在霞浦注册成立。张宇辉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但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从2005年5月到2006年5月,销售收入只有32万元。
2006年5月,张宇辉将企业迁到了大碶塔峙工业区。这里聚集了许多模具企业,有产值过亿元的大企业,也有像他这样的小企业,同时还有不少家庭小作坊,产品涉及压铸模、注塑模、冲压模等多种类别。张宇辉认为,有产业基地的带动,企业肯定有更好的发展。
3个多月攻下第一个大客户
2006年底,张宇辉遇到了第一位大客户,他们需要采购一套汽车齿轮箱盖的模具。但由于张宇辉的企业刚成立,又没有大客户供货经验,一开始,这个客户并不打算与他合作。后经多次沟通,该客户勉强同意合作,但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条件:在不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下,张宇辉先开发模具,如果成功,他们将购买这套模具,而且保证今后会有一定数量的采购;如果不成功,张宇辉承担所有损失。
一套汽车齿轮箱盖模具开发,仅材料成本就高达30多万元。如果失败,企业有可能就此破产;但如果过了这一关,这个客户每年能给张宇辉带来500万元的销售收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宇辉决定冒一次险。
没有资金怎么办?能否让供应商先发货,等他拿到货款后再结算。张宇辉与供应商进行了协商。凭借之前的良好合作,供应商爽快地答应了张宇辉的请求。
有了原材料,接下来就要开模。当时公司只有三、四位技术人员,模具技师也仅有1人,模具工出身的张宇辉不得不亲自上阵。2006年12月,张宇辉与员工一起,开始全力打造这套“金贵”的模具。设计时,与设计人员一起讨论、论证;加工时,与模具工一起动手;累了,就在办公室里的折叠床上躺一会……就这样,经过90多天的努力,汽车齿轮箱模具终于造出来了。2007年3月,该模具发往客户单位进行试样,并一次通过。不久,该客户就将货款打到了张宇辉企业的账户上。2008年3月,该客户一次性下了100多万元的订单,这是张宇辉创办企业以来接到的最大的单子。
“去年,这位客户为我们带来了5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张宇辉告诉记者,大客户的到来,给他的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销售收入节节攀升;从起初的32万元到2006年的200多万元,再到2007年的500多万元;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200余万元。
张宇辉向记者透露,近年来,销售形势看好,现在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近期,他已经租好了新厂房,建筑面积是现在的两倍多。春节后,他还将投入3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今后,他将朝着中大型高精尖模具制造的目标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