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弟子规》,亲子教育的良方!

  亲子教育是当今社会上最大的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父母,他们的教育观念中更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与心智成长。《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古代儿童教育智慧的结晶,融读经与识字、学习与践行于一体,教导儿童读诵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培养敦厚的心性与良好的习惯。而它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指出待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做法易于操作。因此,更是受到家长们的学习效仿。

  本期开始,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解读,为大家分享《弟子规》所蕴含的亲子教育良方!

本期的话题围绕新生代父母对青少年的孝悌谨信仁德等做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反而更为迫切,主要有以下五种背景:

1、家庭文化巨变

独生子女政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以来,已过去三十八年,当年的独生子女也都为人父(母)了。我们国家从一个多生子女家庭,全面迈入独生子女家庭,以前人口众多的传统大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嬉戏与互助,长兄代管弟妹的现象不复存在,转变为众多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每家的这个宝贝也只能围着家长转,失去了家庭小伙伴的参照,常常缠着父母,受着家庭的万般宠爱,听着各位师长的言教,慢慢长大了,成家了,时间不等人,他们又有了下一代!中国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了三口之家为主的小家庭,尊老爱幼等传统的家庭孝悌文化正面临威胁与消失的尴尬局面。缺失孝悌谨信需要《弟子规》。

2、时代发展巨变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技互联的时代,各类电子科技产品不断涌入社会生活中,孩子每天都会受到来自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种种诱惑,难以用心专一学习功课,更不用说需要自控能力、约束能力更强的做人的学问了。心浮气躁时需要《弟子规》。

3、主流文化的巨变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以来,经济建设成了国家的重心,各个家庭的文化重心也随之转变,似乎挣钱的多少成了衡量家庭或个体成败的标准,社会上攀比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波及到了家庭和未成年人。家庭核心文化迷茫时需要《弟子规》。

4、养育资格的空缺

社会上很多工作都要持证上岗,如律师、医生、电工等,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托起着我们民族的百年大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其终身的老师,没有专业的父母学堂可进,也少有此专业的课程可学,更没听说过要持“养育资格证”来抚养孩子,或许也不曾想过养个孩子居然还要学习!父母育儿的认知偏差需要《弟子规》。

5、父母攀比的心理

父母们普遍认为孩子最好能考上重点大学就满足了,于是要求孩子最好能考进重点高中,那意味着要拼进重点初中,环环相扣,导致孩子承受着各种作业、补习与考试带来的压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难以达成,客观上形成了偏重于学习学科知识的现象,其它潜力未得到应有的发掘,导致孩子的成长后劲乏力。父母的心理调整需要《弟子规》。

如果我们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把孝、悌、谨、信、仁爱、亲仁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而是一味的强调才艺与学科成绩,从字面上讲,已经违背了古圣先贤教育子女的正确顺序,是要吃亏走弯路的。

作为父母首先要把这一认知调整到位,养育的孩子才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来源:北仑区圣博培训学校)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公益
   第08版:生活
我们真正了解PM2.5吗?
北仑“办事去哪儿”攻略
《弟子规》,亲子教育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