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访式工作制解开群众“千千结”

  本刊记者 余姣姣 通讯员 邵远平 张洁琼

  在柴桥街道瑞岩社区的大街小弄里,总能看见社工们的身影,他们或是拿着笔记本记录着村民们的困难和需要;或是敲开困难群众家门,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或是带着街道干部来到群众身边,现场服务……这是瑞岩社区自2012年初开始探索推出的“家访式群众工作制”,通过“社工走下去、群众来说事、服务面对面”三大举措倾听民意,零距离、高效率地服务民生,解开了群众的“千千结”。 

  社工走下去,以诚换诚

  每周,瑞岩社区的每位社工都会挨家挨户地走访自己包干的近300户家庭,同村民拉家常,与村民就村庄建设、花木供销等问题进行交流。社工们的一片诚心换来了群众的信任,不少群众在自家门前大掏心里话。

  “交个电费还要跑到好远办个小事要等半小时公交车……”社工们的本子里记录着一个个居民建议,并把这些集中起来,电信、邮电、供电等部门一个个跑,之后再把服务项目“接”进瑞岩,方便群众。

  截至去年底,社区一站式和代办服务已达55项,老百姓家门口就能办理11个部门的服务,社区年均为群众办事8583件,现金代缴40余万元,为居民带来了大实惠。群众的心声,社区一一聆听,群众的难题,社区一一落实,群众与社区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

  “家访”中,群众的难事心事社区也一一重视起来。社工们看到独居老人饭菜差,便组织辖区青年志愿者发起了“周三我送餐”活动,暖暖的两菜一汤,每周三中午准时送到6名独居老人的家里。部分农户租不到地,花木产业无法扩大,社工们积极争取补助,引导他们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休闲产业,并在全区首个引入花木产业农合联,每年累计服务花农15000人次。

  社区在“家访”中也发现很多村民有着文化需求。今年,社区开辟了一个活动场所,并安排了周一至周五“天天邻里乐”系列活动,在给村民带来欢乐的同时提升了群众自治程度。区民政局基层政权与社会建设科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家访”使社区更了解本地文化和本地群众的需要,使村落文化、城市文化和休闲文化进一步融合。

  群众来说事,问计于民

  为了让更多的“民声”走进瑞岩,社区把每月的15日和30日设为“群众说事日”。“说事日”里,村民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向社工说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社工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一一记录,并告知办结期限,做到事事有回声。

  有老人来社区说起村里老房子电线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社工们记录后,联系了供电所,为辖区老人争取了近10户免费改线的名额;有花农反映花木卖不出去,社区想到了辖区里的妇女销售团,本地的花木再也不担心卖不出去了。

  上半年红叶石楠旺销,“说事日”上,很多村民反映红叶石楠留着不卖,想卖个好价钱,社工与在外销售的会员们一联系,将红叶石楠正走下坡路的一手资料带给村民们,免去了大部分村民亏本的风险。

  如今,该社区已有1120多名群众走进“说事室”,并办结了480件群众心事,还有36件心事已转交村委会,同时,还衍生了由热心党员、群众组成的“自家人监委会”,社区开展各项活动、公益事业,都要先征求群众的意见,发现存在的各种不文明行为也可以通过“自家人”及时反映。

  面对面服务,排忧解难

  社工在“家访”中发现由于辖区地处偏远,部分辖区老年人理发难、看病难,社区积极动员结对志愿者每月6日来瑞岩,为群众集中服务,村民还可以向社工、结对志愿者“申请”服务。

  社工们则负责收集群众“意愿”,以便下个月6日能及时安排服务。随着“6号来瑞岩”的名声越来越响,现在,每月6日午饭一过,居民们便来社区排队取号,等候服务,目前已为1231人次开展集中服务。

  瑞岩社区推行家访式群众工作制6年来,共计家访1620余户,覆盖党员达100%,覆盖家庭90%,区域文化进一步融合、与景区进一步融通、产业进一步融入、服务更是深入民心。

  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家访式群众工作制”是瑞岩社区推行私人订制的社区服务项目之一,贴近民生又直接反馈民生的做法既反映了新农村、新农民的真实想法,又能助力乡村振兴,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使百姓真正有意愿可以在家里表达,有需要可以在家门口提出,有问题更可以不出家门就解决。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公益
   第08版:生活
家访式工作制解开群众“千千结”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民营企业攻坚攀高再出发”会议召开
我区再整治一处非法加油站
霞浦工匠“上学堂”交流心得
学习“八八战略”
北仑探索六争攻坚突破新路径
携手延边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