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佩服过特种兵的英勇顽强,欣赏过文艺兵的多才多艺,感叹过驾驶员的沉着冷静,但你是否了解过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炊事员的辛苦与磨砺?与其他战友不太一样,炊事员的“战场”在三尺灶台上,在众多战友的舌尖上。
当兵6年,他从一名四体不勤的“病秧子”,到各项全优的训练标兵;他从一名五谷不分的“文盲”,到独当一面的“大厨”;他从一名炊事初学者,到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他就是穿山边防检查站勤务中队炊事班班长蒋雨。2010年12月入伍,距今已有6个年头。人们常说:做一件事很容易,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蒋雨的炊事之旅虽然没到10年,但他早已用他的坚持与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苦地方累地方才是锻炼人的好地方
这是蒋雨常挂在嘴边的话。蒋雨是一个地道的农村青年,来到部队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经过新兵连三个月的训练,被分到了穿山边防检查站勤务中队。鉴于人员需求,他被分到了炊事班,那时的炊事班加上他也只有三名炊事员。
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独立营房,彼时的穿山边防检查站还是临时居住在港区公司的员工宿舍,条件艰苦,生活简陋。3名炊事员在60平方米狭小的厨房中,承担着全站百来号人的饮食保障任务,从未敢有丝毫懈怠。
蒋雨说:那时候还好,分工明确,最艰苦的是刚转士官的时候,当时炊事员都退伍了,只剩下他一人。直到新兵下连后,两名新同志分配到炊事班,情况才有所好转。作为炊事班班长,蒋雨带着两名新兵,一面传授他们做菜技巧,一面保障好全站的伙食,想想都觉得累。然而,有付出就有回报,由于他的出色表现,2014年年初,蒋雨荣获了站三等功。
扛起抢可以上战场,拿起刀可以下厨房
这是蒋雨的真实写照。他说:“炊事员也是要参加训练的,而且来到部队就是为了锻炼,没有充沛的体力、健康的体魄,想让大家吃得健康都难,又如何能完成好保障全站伙食的任务。”就这样,在搞好伙食保障工作的同时,在训练场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俯卧撑、单双杠、5公里,训练上给自己开“小灶”。由于蒋雨长期在厨房里烧菜颠锅,手劲大的惊人,竟无人在扳手腕中可以胜过他。在年终考核中,不论是俯卧撑,还是单双杠,亦或是5公里,成绩均名列前茅,其中5公里还以16分20秒的成绩取得了全站第一。考核结束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身影。原来,考核一结束,他就跑到厨房为战友们准备晚餐去了。
走进饭堂喜气洋洋,走上战场斗志昂扬
这句话一直是蒋雨的工作准则。背地里,战友们给他起了个“大厨”的称号。对此,他一笑了之,丝毫没有端起“大厨”的架子,工作中,苦活脏活都要“躬身亲为”,看起来与“大厨”这个名头有点名不副实,殊不知,他掌管的是柴米油盐酱醋糖这支庞大的“厨房大军”。靠着他出众的“领导能力”,官兵的盘中餐花样一天一个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好吃”。本着对官兵身体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他对食品卫生工作也抓得很紧,餐具干净、生熟分置、饭菜卫生,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俗话说:百人百味,众口难调。但是他工作认真细致,一心想把厨艺练好,把饭菜做好。每次开饭时,他都会细心观察一下,看看哪些菜销量好,哪些菜少有光顾。同时,他趁饭后休息时间,还主动和战友们“套近乎”,广泛征求大家对饭菜的意见,逐步在心里建起了一本口味账,每天变着花样做菜,确保每名官兵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天气炎热的时候,看着战友们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挥汗如雨,他会为大家准备好西瓜和微凉的绿豆汤,在炎炎夏季给大家送来一抹清凉。
守土有责,履职尽责。有的战士坚守哨位,为祖国站岗放哨;有的战士武装巡逻,维护口岸稳定;有的战士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而蒋雨的职责则在这小小的“三尺灶台”上,他把锅碗瓢盆的繁琐演绎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把“三尺灶台”当做履行使命的主战场。他将自己的坚持凝聚在一盘盘美味的菜肴中,将自己的爱诠释在战友们的赞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