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归之间

  明港中学新疆部内高一(1)班张海琴

  2016年7月1日,踏上返乡的火车,离校,归家。

  回到久别的家乡,一切是那么熟悉似又陌生:乌鲁木齐市二中旁边的饰品店还是那么杂乱新奇;小区广场附近的围栏何时建起来了?家门总会反锁,开门时要逆时针转动两圈;电脑桌下藏着许多小玩意儿的抽屉,看起来像是缩水了;拉着行李箱走过街道,路上没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看到出门迎接的父母,就像我离开的这一年,仿佛只是去附近的叶尔羌河大桥上玩了一个上午。

  说实话,家乡有些陌生了。我终究是归乡的游子,还是小居的旅人?这让我不安。但手机自动连上的WIFI,桌上摆放的照片,书房里堆砌的初三刻苦攻读的书籍,都证明我是曾经在这儿生活学习过的。我还熟悉这儿的作息,熟悉这儿的气候,熟悉这儿的人,只是错过了一些事,错过了近一年的时间而已。只有当他们谈论某件事时:“哎,当时你在不在?”我才会说:“哦,我不在吧。”

  在家里的两个月暑假很闲散,很休闲。当然,说得好听一点的话:妈妈的菜总比食堂的更合胃口;爸爸的话总比老师的唠叨听得更舒服;家里的床比学校宿舍的更大;手机也是一直在身边。说白了,过得不是特别有意义。但和家人在一起,我不愿说这是虚度光阴,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安静地待在家里,让时光静静地流淌。感谢G20延期返校,让家乡的秋变成了我的一场惊喜。当渐渐泛出金色的叶子要掉的时候,我原来已经赖得太久,也该走了。

  2016年9月12日,登上返校的火车,离家,归校。

  离别没有什么仪式,妈妈也不在乌鲁木齐这个城市,姐姐早已开学,爸爸也只是送到车站门口。一切好像都不经意,只是最后和爸爸的那一个拥抱提醒我,我这不是走过两条街拐个弯进初中校门。我要走了,去浙江宁波,去五千公里以外的东海之滨,祖国的最东边,度过下一年的高中学习生活。

  返校的路上真的不容易,晕车,晕到吐,吐到哭,只有蜷起腿挤压腹部才会好受一点,也顺便可以让我的脸埋进膝盖哭一会儿。那种难受引起的巨大委屈,我在心里默念一年有两次这样的晕车,还有三年,坚持下去,到下一站就好了,不要再坐了,起来活动一下。我知道,只是因为晕车就放弃来内地求学,也实在说不过去。

  最后,不知道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打电话时爸爸大概也听到了我的哭声。再一年,没有了预科第一年的懵懂,没有了新鲜体验的好奇,有的只是对一切熟悉而漫长的期待,还有高一学习压力下选择的艰辛。但不管怎样,就当是为了对得起父母的思念,就当是为了对得起千里迢迢所受的苦,我也要咬牙坚持。

  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指导老师:胡俊杰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人文
   第08版:初航
离归之间
那片橘田
秋来桂花香
妈妈的头发
《港博通天下》
爱在身边
“姚明”老师
珍惜当下
打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