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万元,其中,实物型的网络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非实物型的网络零售额超过1100亿元。此外,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60多亿元。今年以来,农村网络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速明显快于城市。随着信息化在农村的推进,信息消费成为拉动农村整体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信息平台发挥消费新引擎作用
在柴桥街道后所村,村民林佩凤经营着一家零售用品店。记者看到,商店位于村里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上,隔不远就有多家类似店面。林阿姨的店内部陈设算不上起眼,不同之处在于店门口挂着许多牌子,有“银行服务点”,“电子政务服务点”、“通讯服务点”、“医疗服务点”、“旅游服务点”等近10个。外墙上红色的写着“我是农民”的牌匾十分醒目,旁边还有一个写着“农民信箱联络点 益农信息社”的牌匾。
“充手机话费、公交卡,代挂医院专家号这几项公共服务最受村民欢迎。”林佩凤告诉记者,自家的小店开了差不多两年,主动加入了“我是农民”电子商务平台,平时进货基本通过该公司的线上平台订购,货品挺全的,免费公益服务的提供,让小店人气保持不错,带动了销售。最近,她还牵头组建了一个柴桥后所的村民微信群,目前成员已经有三四百人。“产品信息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推送都可以用这个,效率很高。”
林佩凤的小店还是全区今年以来设立的180个益农信息站之一,也是区“三农”服务站之一。去年年底,我区被农业部列为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是当时宁波市唯一入选试点的县市区。今年年初,我区发布《2016年北仑区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前为止,方案提出的在全区建设18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其中标准型130个,专业型20个,简易型30个,基本覆盖194个行政村的目标已经实现。
根据农业部要求,要把益农信息社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确保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为“互联网+”行动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
在离林佩凤小店几百米远的地方,一家名为昕华的村级小型超市大红牌匾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醒目,除了超市名称外,还有“浙江省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中国邮政”、“村邮乐购”等字样。记者从北仑邮政分公司了解到,2014年四季度开始,该公司在北仑区域范围内开始布局农村电商服务站,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0多家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型商超变身成为“村邮乐购”站点。
近两年来,在我区,在许多类似柴桥后所村这样的乡村,涌现出越来越多类似“我是农民”、“村邮乐购”、“益农信息社”这样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农民搭建了一座座开展对外信息沟通的桥梁,并带动农村信息消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电商激活农村生活性信息消费
在上个月举办的2016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宁波我是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农村电商代表参加了展览,受到关注。省委书记夏宝龙现场参观了该公司展区,提出希望企业继续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我是农民”公司总经理周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4年9月创办以来,企业始终扎根农村市场,初创时基本上只是把油米酱醋、酒水饮料、日化洗涤等一些常规的日用消费品销售到农村市场,并在北仑、奉化、宁海等6个宁波县市区布点了500多个服务站点。随后慢慢增加站点的产品供应种类和服务内容,并为线下服务站点配置了电脑、电视机等。产品供应从日用品拓展到常规家电类产品、农资类产品等,服务内容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挂号、充值等便民服务等。
今年6月份,“我是农民”提出了“三驾马车”的经营理念,即农副产品、民居民宿、农家乐、农作体验等“三农”资源进城,消费品下乡;延伸增值和广告业务,本地社群的群文化建设。作为全省农村电商的龙头企业之一,“我是农民”公司正通过更为多元的产品和服务深入广阔的农村市场。目前为止,“我是农民”在宁波地区线上线下的服务站点总数已经超过1800家。
上个月20号,企业举办了首届“我是农民”服务进村活动,中国电信、金光家电、中国人寿(财险)等10余家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组团来到柴桥河头庙,与农民相约。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一方面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也借此提升企业与村民的粘性。”周燕告诉记者,农村的市场很大,谁先进入谁就掌握了市场的先机,但要占领市场,必须坚持创新,目前来看,除了免费的公共服务外,农民对旅游、保险、金融等很多方面的实际需求也很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由电商公司搭建平台,一手拉着农民,一手拉着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为前者解决信息来源匮乏的难题,为后者解决渠道建立的难题,最终达成多方共赢的结果。
与作为民营企业的“我是农民”公司较早介入本地农村市场,深耕农村电商不同的是,“国字号”的邮政公司利用邮政点多面广的渠道优势及银行、物流为一体的资源优势,通过盘活资源、叠加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邮政农村电商平台。
线上是邮乐网,线下是提供集邮局+银行+超市+便民服务+培训于一体的“村邮乐购”实体店。邮政农村电商为农民提供“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的“五个不出村”服务。
与此同时,邮政电商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从而帮助农民解决时令农产品扎堆上市时的卖难、贱卖问题。北仑邮政分公司市场部副主任乐敏君告诉记者,目前该局正在开展调研,计划将北仑年糕、花木、葡萄等农产品推到网上进行销售。截至今年11月份,“邮掌柜”服务站点在北仑区域累计已经建成303个,覆盖了北仑区域内大部分农村社区,今年以来累计实现销售额5221万元。
为帮助“邮掌柜”们成长壮大,邮政电商还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助农贷款。除了发挥已有物流运输优势,北仑邮政分公司计划在区内建立仓储场所,届时,“村邮乐购”站点商品到货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看好农村生活性消费的市场前景,本地农村电商把目光瞄准了更为广阔的全国农村市场。“俞家年糕”除了将自产的年糕在线上进行销售,目前,企业电商团队还遍寻周边的优质农产品,例如土鸡蛋、紫菜、土豆、白枇杷、黄金桃等产品并推到线上。“寻找最优质的产品,量不大,更多传递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服务好本地农民和电商顾客两头的初衷。”“俞家年糕”电商负责人周裕君说。今年9月份,“我是农民”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开始,企业将开始拓展宁波以外的农村市场。
生产性信息消费受到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信息消费分为信息产品消费、应用服务购买消费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的居民再消费等。其中,信息产品消费是整个消费活动的硬件基础,而宽带、智能手机、无线网络、智能电视等则是基础的基础。当前,农村信息消费增长的亮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以及与信息硬件相关的产品消费出现高增长,另一个是类似手机游戏、手机文学等信息内容和信息载体的消费也出现高增长。
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网络,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化产品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在农村,村民使用智能手机的也不在少数。相对城市来说,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的开发较晚,但市场空间广阔,信息消费必然将极大地撬动农村消费市场。
除生活性信息消费外,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生产性信息消费目前也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益农信息社服务网络建成,我区对农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规定,益农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农业政策法规、农技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等公共服务;水电费代收、话费充值、农资购买、保险代收等便民服务;网上商品代购、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电商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农民手机应用、农民信箱APP应用等培训体验服务等。
位于柴桥的区花木协会内设立了益农信息社。协会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会长张国成介绍说,信息社在传递花木种植技术及销售行情信息、帮助农户向银行融资解决资金难题等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葡萄是除花木以外,我区又一特色农产品。自2010年区葡萄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协会秘书长朱孟定的话说,始终在一步步摸索怎样为协会会员农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目前,在线下,协会一年2到3次邀请大学老师、农科院专家等开展技术服务,并组织协会成员外出考察。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如今,信息推送更方便了,惠农政策、种植技术、相关的金融保险产品推送等都可以快速传递到农户。
农业物联网消费也是农村生产性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区清泰果园、九天兰业、双石蘑菇、芳野瓜果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尝试开展智能种植,智能控制设备的应用,帮助农业生产从原先传统的凭经验到实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出。
农村电商在生活性信息消费品之外,也看到了生产性信息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需求,这让其业务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无论是“我是农民”服务站还是“村邮乐购”站点,其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电商与农村、农民之间的粘性,目前来看,取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挖掘广阔的农村市场,除了建立渠道和找寻适合的业务模式,围绕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实际需求,持续不断为农民提供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生存乃至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