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才能维系城市正常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区各部门、各单位不断为市民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全区市民素质不断提升。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我区一些公共场所秩序井然,让座、排队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医院:便民设施消除患者看病难
3月17日下午,患者张霞走进区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导医员迅速迎了上来,并热情地将她引导到门诊大厅一侧的一台自助挂号机旁。“请问您要挂哪个科?”“脑外专科,用这个机器挂号收费是不是要高点?”“价格和窗口挂号的一样,您放心。”张霞很快拿到了挂号单。
原先日挂号数达1800多号,早上门诊大厅时常“人满为患”,如今该院增设自助挂号机和各楼层增设窗口后,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这台类似ATM的自助机上,可以轻松完成以前必须到挂号收费窗口才能完成的一些就诊流程,免除了群众反复排队等候之苦。该院在门诊大楼的二楼、三楼和四楼也分别设立一个挂号收费窗口,给患者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就医环境。
在开发区中心医院,记者发现厕所、电梯等处都设置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在二楼厕所,有一个残疾人专用坡道。黄女士因腿脚不便需常年坐轮椅,她告诉记者:“以前我很怕上医院,遇着台阶,就在那干着急。现在医院各类设施都比较齐全,服务也好,我什么也不怕了。”医院还指定工作人员为残疾人提供收费、取药等协助服务,解决了患者看病难问题。
公交:文明出行成为好风尚
3月17日下午,记者坐上703路公交车。车厢内环境整洁有序,后车门旁有一个垃圾桶,车窗旁贴了禁烟标志,应急小榔头在规定位置放置。
“以前没垃圾桶的时候,有人会打开窗户,直接把垃圾扔出去。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现象了。车上也都装上了空调,环境交关好!”同车的戴老伯告诉记者,这几年乘车环境好转,乘客文明素养也提高了。他说,现在坐公交车,上车的时候已不像几年前那样大家一窝蜂往上挤;如果碰到没有座位的时候,总会有年轻人给他让座。
文明出行逐渐成为全区上下的好风尚。为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满足市民的出行,上个月,区公交公司推出了为期一年的“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图书阅览室:文化惠民全区共享
在北仑图书馆,记者见到了读者王胜。他是这里的常客,周末经常会来报刊阅览室看书。虽然电子信息化日益普及,但他还是很喜欢阅览室安静温馨的环境,坐在窗边的位置,晒着太阳看报纸,感觉很惬意。
北仑图书馆的一楼正在装修,环境嘈杂,而在二楼阅览室,记者发现每个读者都聚精会神地沉浸在自己的“书海”里。“只有这里,才能让已经工作的我还能静下心来读书。这里的杂志种类多,能满足我的需要。”王胜说。
近年来,为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北仑图书馆每年新增图书近万册,增设了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目前该馆有馆藏图书近20万册,订有各种报刊500多种,去年到馆读者20.8万人次。
北仑图书馆副馆长邬莹莹告诉记者,我区图书馆的文化惠民工程正在不断改造升级。去年初,北仑图书馆还推出了借还书“一卡通”系统,增设了图书流通站。“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北仑区域乡镇街道图书馆与全市各县(市)区通借通还全覆盖。图书流通站则覆盖了我区各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地、企事业单位,每个流通站也实现了通借通还,图书每月一轮换。这些惠民工程使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初步解决了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为改善北仑图书馆规模较小的现状,今年10月,我区还将筹建北仑区-宁职院图书馆。既满足公共文化需求,又满足宁职院教学科研需求,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