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托管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托管一年来,区人民医院医疗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了颈肋、喉癌切除等数十例新技术,填补了区内空白;术前与术后诊断符合率100%;住院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6.65%。
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没想到跑了这么多家大医院,还是家门口的医院好,又省力又省钱!”家住新碶的罗女士半年前右手掌部位肌肉出现轻度萎缩、干裂,同时,右前臂出现了活动功能减退的现象。病症出现后,罗女士先后赴宁波多家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周围神经卡亚性损害”,宁波医疗机构建议罗女士转至上海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治疗。
2009年8月,罗女士来到区人民医院准备办理转至上海治疗的手续时,碰到了第一天进驻区人民医院的浙医一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中。陈中向罗女士仔细询问了病史,并为她进行了相关检查。陈中分析,罗女士的第七颈椎上长着一个先天的颈肋,只有对颈肋进行切除,才能达到上肢神经松解的目的。罗女士决定不去上海了,就留在北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当天,区人民医院紧急联系浙医一院,从本部调来了“神经肌肉刺激仪”。陈中凭借以往开展该类手术的丰富经验,顺利为罗女士进行了颈肋切除术。一个月后,罗女士来医院复诊,她的手部正在逐渐恢复,干裂部位已恢复如常。
“以后看病,就不用去上海、杭州了。直接在北仑就能挂上浙医一院的专家号,实在太方便了。”日前,正在区人民医院排队等候专家就诊的王志云告诉记者。王志云家住柴桥街道,今年80岁,患有心血管病,心脏还有杂音,之前经常要乘车去宁波的医院看病。“为了去看病,经常要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赶第一班783路公交车。”王志云说,路上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到了医院还要挂号、排队等候。“现在好了,从家里过来,半个小时就能到,而且还能挂上浙医一院的专家号。”
浙医一院专家进驻北仑分院后,医院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还吸引了很多周边地区的病员来院就医。
半月前,泌尿外科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一进诊室,便从口袋里拿出满是鲜血的引流袋,对医生说,给我换个管子吧。这位病人是来自舟山六横的詹先生,今年72岁。一年前,詹先生因为血尿和排尿痛在当地医疗机构就诊,被确诊为膀胱癌晚期、前列腺重度增生,需要定期更换尿管。近来,詹先生血尿明显加重,四处求医也不见好转。
他听说北仑区人民医院来了浙医一院的专家,便前来求医。接诊后,泌尿外科医生为老人进行电子膀胱镜检查,发现还有手术的机会。浙医一院驻北仑分院泌尿外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金晓东主刀为詹先生实施了膀胱癌加膀胱部分切除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詹先生恢复得非常好,一周后顺利拆线拔管,康复出院。
“浙医一院每天门诊量有9000人左右,一年的门诊量有260万,市民到浙医一院看病想挂上专家号也很困难。在北仑看浙一的专家,比在杭州还容易。”区人民医院、浙医一院北仑分院院长顾国煜告诉记者,根据各诊疗科室的特点以及市民医疗的需求,自2009年1月起,浙医一院派驻了骨科、脑外科、眼科、神经内科等15个学科的专家进驻分院,至今已有50余名专家在北仑开展工作。进驻的专家中,正高级职称的占到了90%以上。(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网络远程会诊
2009年5月3日晚上8点,一名酒后意外溺水的患者被紧急送入区人民医院。当时,该男子处于昏迷状态,血压低,无尿,体温不升,情况十分危急。晚上12点,专家组将该患者急转重症监护病房,同时通过网络将相关检查资料直接传输到浙医一院。在网络的另一端,浙医一院ICU值班专家章云涛紧急坐镇指挥,正在杭州的浙医一院驻北仑分院ICU专家蔡洪流接到电话后,连夜赶赴浙医一院远程网络服务中心。随着网络服务平台的有效发挥,数据、图像快速同步传递到浙医一院。两位专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网上会诊,讨论抢救方案;北仑分院分秒不停地开展抢救。
经过浙医一院本部和北仑分院ICU医护人员5个多小时的共同全力抢救,这位溺水患者终于在凌晨5点左右醒来,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主要通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字医疗技术的深度整合,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教学查房、继续教育等医疗服务。”蔡洪流告诉记者,现在区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ICU的三套“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和浙医一院的专家保持联系,跨地域实时传递信息,使浙医一院的专家能够针对北仑区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提供多项远程诊疗服务。蔡洪流告诉记者,使患者花较少的钱,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北仑分院建立远程网络会诊的目的所在。
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区
“83岁男性,上腹反复疼痛住院,经B超与CT检查,发现胆囊、胆总管结石……”在白峰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室里,医生吴小明将病人检查资料上传后,边说边移动鼠标指点共享的影像资料,将病史、用药情况报给视频那端的北仑分院的专家,商讨后续治疗方案。
1月8日,“北仑区人民医院梅山分院”揭牌。据了解,区人民医院将开通与梅山分院的远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输出和共享;还将派遣医院管理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定期进行指导和坐诊。
以区人民医院为平台,将各乡镇卫生院纳入远程会诊网络,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让来自省城的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区。据了解,通过以区人民医院为支点,浙医一院已与霞浦、白峰、春晓、戚家山等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借助网络,建立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让北仑分院的专家在网上参与社区医院的诊断,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三级远程网络服务体系。在网络上完成远程会诊、持续监护、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弥补了乡镇医院的技术缺陷。据统计,去年已开展远程会诊63次,实现双向转诊共1905人次,转诊率98%。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专家的到来,不仅承担了为北仑及周边市民治疗疾病、解除痛苦的责任,更肩负起了培养本地医务人员,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的任务。
托管后,区人民医院每年将分批输送20%的医护人员赴浙医一院进修,计划在三年达到全院60%医护人员培训的目标。对中青年医生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广阔而优良的自我提升平台。“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病人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浙一专家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2009年,在浙医一院郑树森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年共输送80余名医护人员赴浙医一院参加短期轮训、进修。
除了定期送医护人员到浙医一院进修外,驻区人民医院的浙医专家在从事医疗诊治工作的同时,还会定期开展学术讲座、进行教学查房指导医院各项科研教学工作。
“对基层医生而言,如果在当地接受名医指导,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蔡洪流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浙医一院15个学科常驻专家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的受教人群,分别制定了区级、院级与科室教学计划。全年共开展了学术讲座50余次,浙医一院专家远程网络教学16次。
在浙医一院专家的指导下,全院上下涌起了加强科研的热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肝病科、药剂科共3项项目被列入省级科研计划,超声影像科一个项目获北仑区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