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里,瓢泼大雨从天而下,12级以上的强台风吹得碗口粗的树竞相折腰,“灾民”们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大人搀着孩子、青年背着老人,循着“紧急避灾点”灯箱闪动的灯光的指引,有序地转移到了安置点。安置点医务人员借着手电灯光为“伤员”进行简单的包扎,搜救志愿者依旧来回穿梭着搜寻遗漏的灾民……
这并不是真实事件,而是大碶学苑社区在博平小学设立的“应急减灾培训基地”中,部分居民、学生正在进行模拟当台风灾害来临时,居民紧急转移到避灾点的演练培训科目。
正在接受演练培训的社区居民汪先生告诉笔者,在培训中心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这样生动的模拟演练,让自己能在灾害来临时镇定自如,并迅速转移到社区的紧急安置点。
据介绍,前不久学苑社区在博平小学设立了“应急减灾培训基地”。该基地通过讲座、模拟演练等,开展居民、企业的避灾培训工作,还将防灾、避灾教材纳入了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培训中心还制定了专门的教学办班计划,将避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模拟演练作为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使培训人员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
学苑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培训基地设立后,社区在灾害管理、减灾培训有了固定的阵地,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也使培训的辐射面更广、更具实际效应。
学苑社区现有居民2万多人。2006年初,我国启动避灾减灾工程建设。学苑社区率先将新建的社区活动中心作为避灾中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整幢大楼全部安装了应急照明设施,一旦发生电源切断,应急灯会自动打开,避灾中心还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休息室,可以一次性满足2000多人避灾转移。同时,避灾中心的紧急信号报警装置,一有紧急情况就可以向住户、学校发出警报。
该社区还专门在社区居民中征集了300多名志愿者,根据志愿者的职业、特长和身体状况,分成了抢险、转移、医疗、后勤等应急小分队,并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和预案。
同时,社区不断完善辖区内居民小区、学校、企业等场所的防灾、避灾设施建设,还通过社区宣传窗、宣传板块、社区短信平台等开展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今年初,国家民政部和亚洲基金会有关专家通过到学苑社区救灾害管理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调研后认为:大碶学苑社区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具有了有较为完善的避灾、减灾体系,能为“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提供较高的起点。学苑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灾害管理工作”两个示范点之一,与国家民政部和亚洲基金会开展为期2年的灾害管理工作项目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