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人夜校在这里闪耀光芒

  开栏语:

  工业社区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产业工人的“幸福家园”,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融合剂”。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创新载体,工业社区在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征程中担负着重大使命。

  东海之滨,轰鸣的机器声与社区的烟火气共同谱写着时代的和弦。这里,不仅有全球顶尖企业的技术攻坚,还有集卡师傅对“司机之家”的质朴期待,更有产业工人在社区夜校点亮人生的逆袭故事。

  即日起,本刊推出《工业社区共同富裕新图景》系列报道,了解社区治理的硬核逻辑,探寻一座制造强区的温度密码。

  本刊讯(记者 戴金栋 通讯员 黄琪媛 黎雄威)日前,新碶街道大港工业社区的新工人夜校成了这里的产业工人们追寻的目标。只要是新工人夜校推出的课程很快就会被抢空。

  不管是新能源汽车修理、工业机器人制造、数控铣工、DeepSeek应用,还是钳工、茶艺师、咖啡师、面点师等课程,每次新课程推出后,都是开课即满。

  “夜校的课程都是通过调研,精准对接工人的需求而设置的,实用性很高,这也是夜校受欢迎的原因。”大港工业社区党委书记陈雪波说。

  除了实用性,一组数据也能说明原因:“新工人夜校”自创办以来,已累计开展课程400余次,开展配套志愿服务560余次,惠及产业工人超2.8万人,其中4000余人通过培训获得了中级工及以上技能证书,并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对在这里的产业工人来说,新工人夜校是一个免费、专业、便捷的学习平台,是厚植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沃土”,是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吴琼丽,宁波天亚服装有限公司的制衣女工,在学习新工人夜校开设的服装制版师课程后,参加北仑区服装制版比赛,获得全区第一名,收获了技师证,并代表北仑区参加宁波市服装制版比赛,荣获“宁波市技术能手”称号。沈信达,宁波爱贝丽运动有限公司模具工程师,时常报名参加新工人夜校的各类与模具相关的培训,如钳工、车工、数控铣培训等,通过学习成功考出了高级钳工的证书。

  从工人到匠人、从一线到管理、从专职到专业,“新工人夜校”不断地输出人才。

  大港社区是全国首个工业社区,作为先行者,大港社区“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协同各界力量,构建起了“党委领导、社区牵头、企业协同、员工参与”的共建共享服务管理新格局。不断延伸的政府服务内容和触角,营造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新生态,破解了“后开发区时代”工业园区如何做好服务这道难题。大港社区经验也成了全国工业社区管理的典型案例。

  大港工业社区辖区面积6.7平方公里,现有实体企业578家,产业工人超过9万名。10余名社工服务9万名工人。在党建赋能工业社区这一模式下,大港社区硬是用“小马”拉起了“大车”。

  “我们首先是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汇聚一线技术能手和管理精英,组建大港匠人讲师团。”陈雪波介绍,“当时我们主要是邀请劳模宣扬工匠精神、资深HR讲述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大拿分享问题解决思维模型、创一代畅谈创业故事等等。”

  2024年,在“三支队伍”建设引领下,3月7日,大港工业社区启动技能型社区建设,并发布了精技赋能营项目,贯穿全年推出十大培训课程、五大技能赛事,助力辖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通过技能比武选拔出的高技能人才将同‘大港工匠’、‘年度劳模’等评比进行挂钩,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园区内产业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大港社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杨翠表示道。

  “为了进一步丰富产业工人的文化生活,我们也会推出咖啡师、烘焙师等培训课程,今年我们社区就考出了130多位咖啡师。”陈雪波介绍道,希望社区是工人的温馨港湾,也能助其破茧成蝶。

  一条助力职工成才的快车道正在快速形成。几个月后,讲师团活跃授课讲师达到46名,且人才储备扩充到高职院校教师、社会组织志愿者,汇聚了总共311名指导老师。“新工人夜校”正式命名。

  “有高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满足了产业升级中产业工人培育的需求,给了工人终身学习的机会;接地气,工人学习后能力提升,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更幸福;好落地,大港工业社区工人集聚,夜校满足了当地的需求。”在去年12月的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评委对参评的新工人夜校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这次大赛上,新工人夜校捧回了2024年的第四个金奖奖杯。在过去的5个月里,已分别获得国家、省、市三级的金奖。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2025北仑区茶文化活动月启动
徐桴后人捐赠珍贵文物
工人夜校在这里闪耀光芒
丁山下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区市监局助力石化项目冲刺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