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总是烟雨朦胧,仿佛天地间弥漫着一层薄纱,“路上行人欲断魂”大抵也有此因。扫墓、踏青、挂艾草……于我而言,这些清明习俗莫如做青团更有吸引力。
制作青团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艾草、糯米粉、蛋黄、肉松、沙拉酱等。将洗净的艾草放进料理机里打烂成浆,翠绿色的艾草汁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愈发令我期待。
当翠色清香的艾草汁与洁白无瑕的糯米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艾草汁如一条条碧绿的丝绸缠绕、浸润着糯米粉,随着揉捏面团力度的增加,原本的翠绿不断变浅,最终变成了一个嫩绿的大面团。馅料的制作就简单多了,只需将蛋黄压碎,加入少许肉松与沙拉酱,黄灿灿的馅料就调制出来了。最后的环节便是包青团了。将馅料与面团划分为若干等份,从中取一份面团,在手中捏成碗状,紧接着将搓圆的馅料放入其中。有时皮少了,补一点皮或者给它“减减肥”;有时馅少了,重新返工再让它饱满起来。就这样填填补补,一个个大小小的青团便从我的手中诞生了。看着排列于案板上的这些可爱的“绿胖子”,我不禁笑出声来。
“绿胖子”进入蒸锅没多久,氤氲的蒸汽就随着艾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又缓缓飘去,如同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色一般,朦胧,迷离,让人回味无穷。蒸熟后嚼下的那一口,仿佛把整个四月都收进了胃里,春天的味道溢满口腔,软糯中带点甜,清幽中带点暖,让人忍不住再咬上几口。
每年清明做一次青团,吃一次青团,我对清明节的理解也深一次。它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首过去,缅怀先人,同时也让我们品味当下,珍惜眼前。
东海实验学校606班 邬琝砚
小记者证号:LC00108
指导老师:郑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