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郭恒烨 徐丹丹
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昨日,记者问了一下身边的人,对于这个节日的存在,鲜有人知,问了3个“左撇子”,他们也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记者从网络上获知,这个节日来自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一个名叫左撇子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76年的8月13日,他们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
左撇子即为惯用左手的人,又称“左利手”。我国左撇子所占比例不足千分之二,比其他国家的少得多。记者问了身边10来个朋友,仅有4位朋友的身边有一至两位是左撇子。左手拿筷子吃饭、左手写字、左手打球……“哎?!你是左撇子啊!”对于这类少数人,大家总是特别关注。
昨天记者在吃饭的时候,还特意用左手拿筷吃饭,想小小地体验一下左撇子的生活:夹菜变成用筷子捞菜,还只能针对切成丝状的菜,块状的菜只能用筷子插上送到嘴边,插不中的只能放弃,而丁状的菜肴,那就只能靠运气了,有耐心的还能吃上一小丁。这样吃完一餐饭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记者只能用“崩溃”两个字来形容,实在太累了。记者采访了三位左撇子,看看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左撇子会被家长矫正用右手写字
小鲁今年25岁,在我区一家IT公司上班。一次在食堂吃饭,看见用左手拿筷子的小鲁,同事们这才发现他是个左撇子。小鲁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是左撇子,拿笔写字、拿筷子吃饭、拿菜刀切菜;甚至是踢足球,也是用左脚。“就是习惯用左手,左手力气也比右手大很多。”
不过,从二三年级开始,小鲁开始学着用右手,现在都是右手写字,右手拿菜刀。“右手写字是老师给我纠正过来的。其实,起初老师并没有发现我用的是左手,但觉得我字写得难看,后来观察才知道,我是用左手写字,还以为我是故意用左手,自此就一定要我换右手写。后来就没刻意用左手写字,现在用左手的话,难点的字也不怎么会写了,简单的还可以。”小鲁笑着说,不过现在右手写字也很难看。
在家里,小鲁一直都是用左手拿菜刀,父亲告诉他,这样很奇怪,觉得我是个另类,就一定要他改。“看到我左手拿菜刀,老爸总骂我,说我这样难看死了,然后硬生生地给改过来了。”小鲁说,不过现在拿东西提重物,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还都是用左手,右手也会一点,但没左手使得好。
除了被父亲逼着改用右手,也有主动改用右手的情形。“小时候我还碰到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左手用剪刀剪东西,但总是剪不下来,是那种老式剪刀,很大的那种。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看到人家用右手剪得很顺,就试着改用右手了。”小鲁说,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有些剪刀、柴刀是专门为右手人设计的,左手是操作不来的。
今年68岁的陈妙妙阿婆家住霞浦凤凰社区新霞花苑。她从小也是左撇子,觉得做菜、拿东西等用左手比较轻松自在。由于父母的传统想法和周围邻里的别样看法,总觉得左手写字像是在玩,自己还是被逼着改用右手握笔写字。陈阿婆说:“用右手写字起初很困难,也是锻炼了很久才习惯的。”出于亲身经历,她希望“左撇子”能被理解和包容。
想经过矫正或同化,让孩子双手都灵巧
住在霞浦凤凰社区太平洋花园的莔莔是一个4周多的孩子,在他两周半时,被爸爸妈妈发现他是个左撇子。“他一开始拿笔涂鸦的时候,用的就是左手。两年过去了,还是习惯用左手,他一拿起笔,就是左手去拿。”莔莔妈妈告诉记者说,儿子左撇子的表现很明显,她跟莔莔一起上楼梯,总是不同步,她会下意识地迈出右脚,而莔莔会迈出左脚,因此两人一同上楼梯总是会撞一下彼此。
对于莔莔左手拿笔的习惯,莔莔的外公外婆就一定要求莔莔改过来,一看他拿笔就提醒他,拿笔不要用左手,要用右手。“我们一般都引导他,看他画画画了一段时间,就会跟他说:‘左手画累了,我们换一只手再画好吗?’每次他都很听话,立即就换成右手拿笔了。”莔莔妈妈说,现在莔莔左右手都可以画画,但是左手画得还是比右手画得好,左手也比右手用得溜。
“我们希望他左右手都能灵活地使用。”莔莔妈妈说,孩子在圆桌上吃饭时,会跟左手边的人“打架”的,就是会碰撞到左手边的人,影响别人,自己也不大方便。莔莔妈妈还有这样一个担心,“如果孩子用左手写字,我们也没人可以教他了。”莔莔妈妈说,小孩子一般都要大人抓住他的手练一段时间的字,我们用左手把着教,写出的字肯定难看,所以还是希望他会用右手。
对于如何教孩子灵活地使用右手,莔莔妈妈也有自己的办法。“小时候,小叔也是左撇子,爸爸为了让小叔能灵活地使用右手,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跟小叔叔比赛,爸爸用左手拿筷子,小叔叔用右手拿筷子,看谁吃得快吃得好。就这样,一段时间后,小叔叔右手也用得很顺了。”莔莔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