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2014年12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后续>>>
读者中掀起一阵“淘古”热 俞王村也发现一块乾隆年间石碑
  本刊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龚艺群

  11月19日本刊三版刊登了《吕鉴村有块乾隆年间的“胡氏碑”》的报道后,引起了很多读者关注,并掀起了“淘古”热潮,不少读者打电话向记者推荐,他们在角角落落看到的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石碑。

  近日,家住大碶俞王村的俞先生联系记者称,他看了报道后,没过几日,无意中在村里一间厂房中发现了一块乾隆四十九年、由俞家第十一世孙立的“俞祠石碑”,距今约有230年了。石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和之前所报道的吕鉴村胡氏石碑相似。

  根据俞先生的报料,记者来到了俞王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俞定召和村主任王国龙早已知晓此事,他们带记者来到了发现石碑的厂房里。据了解,这座厂房所在的位置是俞家祠堂的旧址。在该厂房一角落里靠墙壁处,记者看到了一块粘满黑色机油的石碑,最上面写着“俞祠碑记”四个大字。经测量,这块石碑高约1.5米,宽约1米,厚约10厘米,略小于胡氏石碑。经村民刷洗后,在强光灯的照射下,石碑上的小字才得以看清楚,但有些也已模糊难辨了。

  经几位村民仔细辨认,碑文记载了俞家始祖彦斌,他原是山东青州人,明洪武年间在朝中为官,负责为皇帝建造陵墓,陵墓建成后,皇帝要彦斌等人陪葬。幸好一个姓王的工匠提前将此事告诉了彦斌,并暗中帮助他逃出山东,躲过一劫。彦斌带着全家人一路南下,来到现在的俞王村安家。没过几年,这位王姓工匠也落难了,便想到来投靠彦斌。为了报答王姓友人的救命之恩,彦斌把家中最好的一块稻场地拿出来,让他们一家建房居住,所以现在才有了俞王村,“稻场王”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在记载这个事件的文字旁,又刻着当年建造俞家祠堂时,每家每户捐助人的姓名,和这些人对应的捐款数目,旨在让子孙后代铭记祖宗的功德。

  俞定召告诉记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俞家祠堂改造成了俞王小学。直到35年前,俞家祠堂又被教育部门拆掉,建成了一座四间一弄二楼的教学楼。时至今日,该教学楼已被房管处鉴定为D级危房,而现在很多村民又希望能在旧址上重建俞家祠堂。面对村民的呼声,俞王村村委会打算效仿乾隆年间祖宗的做法,向村民募款建房,现已得到了许多村民的响应。

  图为俞王村一厂房里的“俞祠石碑”。

  (记者 刘盈蓉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社会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经济/广告
小善大爱 点滴汇聚
阿姨们自制260双棉鞋送老人
树心已空空 枝叶仍繁茂
读者中掀起一阵“淘古”热 俞王村也发现一块乾隆年间石碑
50米内怎么装了5条减速带?
丁家山高速出口三车追尾 被卡货车司机获救
天气预报
北仑新区时刊社会02读者中掀起一阵“淘古”热 俞王村也发现一块乾隆年间石碑 2014-12-05 2 2014年12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