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总有那么一群人戴着醒目的红帽子、穿着红马甲活跃在北仑的大街小巷:体艺中心、献血屋、敬老院……寒来暑往,从不停歇。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我区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目前有志愿者35000余名,2010年下半年至今,累计参与志愿活动达2万余次,服务总时数超过6万小时。12月5日是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前几天,记者在华山路上区志愿者协会的“大本营”,翻看5年来的志愿服务表,发现几乎所有节假日都有志愿者在各类服务中度过。
志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既有70后80后,也有90后
协会副秘书长夏丁辉2004年加入志愿者行列,到今年已经10年了。“如果一个人坚持做10年的志愿服务总归是孤单的,幸运的是我身边有一大群善良热情的伙伴们。有他们在,我就不会寂寞。”
A大队队长张继勋也有10年的志愿服务史了,现在他是有点名气的环保明星。他带头参与了一系列环保节水活动:大润发低碳环保宣传、柴桥芦江水系源头植树、太河路立交桥排涝应急演练等。作为岩东排水有限公司员工,他更是多次组织市民参观污水处理厂,现场讲解,倡导环保节水。10月28日,他入选了浙江环保民间力量先锋榜10强。
说起王玲萍,会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这个性格开朗的19岁小姑娘,加入协会仅一年就成为今年的志愿者之星。完全没有当妈的体验,却能融入自闭症孩子的世界。通过观察,她发现自闭症孩子大多以画画表达需求,于是投其所好,在绘画中和孩子成为朋友。”王玲萍QQ昵称是“天使住在角落”,她说:“他们就是折翼的天使,只是住在不一样的世界。”
“志愿者的队伍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既有熟面孔,又有90后的新鲜血液注入。这两股力量的融合势必会让今后的志愿工作更有活力和实操性。”团区委副书记江增辉说道。
实践加培训,人人成为专业户
晚上十点多了,志愿者桑同霞还不忘在E大队QQ群里发布最新的护理培训信息。“亲们,有空去听听课哦,效果不错的!”类似的话常常出现在大伙儿的交流中。
其实,早在2011年初,协会就筹建“志愿者培训学院”,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江增辉告诉记者,“学院”开展分层分类、菜单式、积分式培训。通过邀请社交专家、企业家开展礼仪、管理、心理学等可以提升志愿者个人素养和职业竞争力的课程,目前已有五门课程开讲。另外,“学院”邀请公安、司法、环保、卫生等部门业务骨干作为讲师指导志愿者实践演练。
目前,区志愿者协会有街道、乡镇分会9家,直属大队15支,涵盖环保、疾控宣传、禁毒、消防、治安巡防、交通安全、反邪教、救助残疾人等方面。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志愿者吴继忠而言,这句话再贴切不过。通过培训,他学会了如何测量高血压,恰好在郭巨敬老院帮老人们体检时派上了用场。
“现在协会里的志愿者人人都有拿得出的‘一门手艺’。”夏丁辉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