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前载着德国小伙伴的汽车驶进校园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都要跳了出来,一直在想见到他后应该说些什么。7天里,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感情也一天天增进。然而友谊的汽车即将开动。我想我们都会很想念对方,我也很期待7月和他在德国再见面。”泰河中学202班的郝子烨对记者说。昨日一大早,他在校门口依依不舍地和结对伙伴Macsee道别,和他怀着同样心情的还有学校的其他20名学生,他们与德国乌尔里希·冯·胡腾一级文理中学的21名学生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7天时间,两国学生用英语交流,一起了解双方的差异,一起品味生活乐趣。这样一段经历,对21个德国孩子来说,是一段特别的体验;对21个北仑孩子来说,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德国孩子喜欢用筷子,有些还特别爱吃辣,刺多的鱼不是他们的菜
这些天,德国孩子住在北仑孩子家里,生活中也发生了不少趣事。204班的徐宁告诉记者,她的结对伙伴Sina晚餐时坚持用筷子,“她是不会用,我教她用筷子,虽然有些笨拙,但她坚持学。”“Jerome在德国已经很会用筷子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204班的张博说。101班的宋雨航也表示赞同:“silas筷子用得非常好。”102班的胡蒙煜说,她的小伙伴Joyce吃饭的时候不用放在桌子上的刀和叉,只用筷子,而且用得很熟练。
郝子烨告诉记者,以前以为德国人不爱吃辣,但他发现德国学生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只不过他们在德国不常吃。“有一次,我们出去吃火锅,发现Jerome很能吃辣,也十分喜欢吃羊肉,他说中国的食物十分好吃。”张博补充道。
宋雨航告诉记者,德国孩子一般不吃刺多的鱼类。这一周,他的外婆当起了临时厨师,用餐时,每上一道菜,silas都会细细品味,遇到没吃过的,就会问我的父母,尤其对鱼类和虾类感兴趣,一条一个半手掌大的鲳鱼,他一个人很快就可以把它搞定了。但对于刺特别多的鱼,silas就“无能为力”了,为此,外婆就会多买些“大鱼大肉”——所谓“大鱼大肉”,自然是刺比较少的了。
德国孩子上车必系安全带,勤俭节约,环保意识也很强
中国孩子纷纷感叹,从德国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Sina的安全意识很强,一上汽车就会系上安全带。”“Marina上车马上会系上安全带。”“Jerome即使坐在汽车后排也会系好安全带。”……
“他们特别勤俭节约。第二天晚上,我和同学还有德国学生一起去吃西餐,一共四个人,德国小伙伴一点都不浪费粮食,看着她们干干净净的盘子,再看看我们的盘子,我感到挺惭愧,我们要向她们学习勤俭节约的好品质。”203班的孙巧妍说。宋雨航对记者说,周末,他和silas一起到天一广场购物,silas很节约,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绝对不买,物品单价没有超过百元的。
随手捡垃圾也是德国孩子的好习惯。张博说,有一天晚上,他和德国孩子去体育馆打篮球,走之前,德国孩子一定要把垃圾都收拾干净。“他们的环保意识很强,我们去九峰山烧烤时,因为有用完的玻璃瓶,德国学生执意要找回收玻璃瓶的垃圾桶。”徐宁说。
德国孩子喜爱中国文化,会享受生活,注重体育锻炼,对广场舞兴趣浓厚
“第一天到家后,silas拿出了两件包装精美的礼物。我拆开礼物,第一件是一本彩页的德国城市简介,类似于中国的国家地理;第二件是一只长长的盒子,里面装着巧克力。我忙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书法对联、书签和邮票回赠他。他对中国的戏剧文化和汉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宋雨航说,他还常常问我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徐宁说,德国学生身体素质好,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很多中国学生也颇有感触。孙巧妍说:“没想到,她们对广场舞兴趣浓厚。有一天,我们吃过晚饭,路过一个露天的篮球场,那里有很多阿姨正在跳广场舞,德国小伙伴看起来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起加入到跳舞的队伍中,随着音乐动起来,一边笑,一边闹,很开心。”“我的小伙伴Magdalena也特别喜欢在晚饭后去广场上跳广场舞,她认为很有趣,而在德国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103班的李雅文说。
“德国学生很直接,很大方,也很享受生活,Marina步调很慢,但绝对不会掉队,与她相处没有压力,我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女孩儿。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04班的张方颖由衷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