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乡镇街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2007年03月2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春早人更勤
■田野新风 □余琼林 俞继业 李良仁 李迎春
汪贵军在整修葡萄架
林日涨平整土地为种粮作准备
叶贤晓夫妇在收摘西红柿
政府补贴养殖塘改造计划受到养殖户欢迎
  常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的农民自然不会放过春天这大好时光。记者近日在农村采访,所到之处,见到的都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一)

  3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小港街道湖芳村汪贵章的葡萄大棚,现在葡萄嫩枝已长至五六厘米,吐芽期比用常规法栽培的露天葡萄提前了一个多月。

  小汪是我市蔬菜瓜果示范户。近三年来,他把在宁波农科院蔬菜瓜果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学来的瓜果栽培技术举一反三地运用于实践,他的瓜果园连年增产增收,网纹甜瓜、东方玉甜瓜一年两熟,亩产3000多公斤,年销售收入近2万元。

  今年小汪多了一个实验项目,那就是栽培好大棚葡萄,逐步摸索一套大棚葡萄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小汪说,为了种好这75亩葡萄,他和10多位帮手在小港、霞浦两地跑,从去冬开始一直忙到现在,连春节也没好好过,只在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

  “种田单靠有强壮的身体还不行,更重要的还得学科学、用科学、靠科学。”小汪说,种大棚葡萄虽然我是门外汉,但我不怕。我既求教于科技书籍,又求教于有实践经验的高手丁信校。

  丁家山村丁信校试种了10亩连栋大棚葡萄,其中部份盛产树去年创出了亩均收入1.6万的奇迹。小汪虚心地请教老丁,请教书本,从中推陈出新。他改良大棚架式,引种高产优质品种,应用生物栽培技术。小汪说,他去年秋天栽培的葡萄明年夏天就可进入初产期。

  小汪说,我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区镇村各级支持和帮助。当年我闯东北做铝合金生意亏本,回家想种瓜但碰到了资金短缺困难。湖芳村党支部书记黄贤芳以她个人财产向信用社做担保,解决了买棚架、买尼龙布等生产资料所需的10万启动资金。当年,小港街道出资送我到宁波农科院,学习先进的瓜果栽培技术。这次区政府出资又扶持我发展50亩大栅葡萄和大棚甜瓜。我将发挥好示范作用,报答政府、报答社会、报答帮助我的所有好心人。

  (二)

  从正月初十开始,小港街道长山村林日涨雇用一辆小型挖掘机在后塘畈作业不止,挖掉废弃桔树平整土地,为插种单季稻作好准备。

  林日涨2004年从承包长山村120亩粮田种粮食以来,经营面积去年扩大到670亩。三年来共提供商品粮100多万斤。去年林日涨荣获市优秀种粮大户称号,受到市政府表彰奖励。

  今年老林种粮信心更足。为扩大种粮面积,他接包了30亩废弃桔园,平整后打算复耕种粮食。为提高粮食单产,他向区农业部门订购晚稻高产优质品种秀优5号,可种600多亩。同时着手疏通1000多米进水沟,改善生产条件。

  老林说,去年晚稻品种是甬粳18号,亩产400公斤。今年换成秀优5号后,若不受天灾影响,亩产能达600公斤左右。这样一来,今年600多亩晚稻可增产粮食12万公斤左右。

  (三)

  3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梅山乡的蔬菜大棚基地。这些由政府投资的蔬菜大棚早已被农民们承包了,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从这里运出去,出现在全区的各个菜市场。

  记者在大棚边遇见了承包者之一叶贤晓。他在梅山种蔬菜已有4年,共承包了16亩大棚。夫妻俩再加上几个短工,辛苦劳作,扣除成本,去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他把我们领到青瓜大棚里,告诉我们,青瓜苗刚刚栽种好,两个月后便可收获。他还种了西红柿、西瓜等。在另一个大棚边,叶贤晓的妻子把摘下的西红柿装了满满一筐,打算批发到柴桥菜场。她说,因为前段时间的一场大风,把大棚吹坏了,西红柿减产了。

  正月初六,叶贤晓夫妇便从老家赶回,在大棚内忙碌起来。他们坚信,只要下功夫,一定会有好收入。在梅山4年,他们已对第二故乡产生了感情,把女儿也接到了身边,在当地小学读书。

  (四)

  3月13日,临近中午,记者来到梅西村,看到大多数的养殖塘都在改造。梅山乡计划化几年时间,采用补贴形式对岛内的5000亩养殖塘逐步进行改造。原来的养殖场比较简陋,改造后,每个养殖场都通上电,能使用压力泵、变压器等,大大减轻养殖户的劳动强度。

  一些养殖塘里,水已排干,一台挖泥机正在不停地工作。养殖户胡世明、林友粮、王友庆等人穿着高筒靴在不停地忙碌。他们各自有水域面积10多亩的养殖场,养殖水产也有五六个年头了。

  林友粮说,政府投入改造养殖塘,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这几天塘里的水产品全部收上了,正好改造。一个10来亩的养殖塘挖泥就要二三天,改造后马上蓄上水,就要把虾苗放下去。到5月份再把蟹苗放下去,螃蟹一般要养八九个月,没病没灾的到年底收个500公斤左右,就有赚头了。

  王友庆师傅也是老养殖户。他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忙个不停。他指着塘边的小屋说,苗放下去了,我们就在塘边住下来,看管着这些水产品。正月初一,他就来塘边转悠了。他说,我们没有什么休息日,只要收成好就是了。这次养殖塘改造,他显得很高兴。

  胡世明告诉记者,春节刚过,大多数的养殖户都已在忙着购苗种,选择合适的日子放养。每个养殖塘的投入都很大,但如果没有特别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件,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收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改进作风促发展
   第02版:经济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乡镇街道新闻
   第05版:乡镇街道新闻
   第06版:
   第07版:一位盲人博士的长征
   第08版:北仑港副刊
大碶街道深化新农村主题教育
白峰镇创建“文明村”有成效
大碶获得“市级卫生街道”荣誉称号
有一个孩子就够了
霞浦街道推进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梅山开展主题旅游知识培训
小港建成一条商业特色街43家农村放心店
柴桥严查饮用纯净水安全卫生
今年春早人更勤
北仑新区时刊乡镇街道新闻04今年春早人更勤 2007-03-21 2 2007年03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