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峰山乡村“圆桌会”很有料

  本刊讯(记者 刘唯 通讯员 王琦瑾)日前,大碶街道“九峰窑炉面包坊”内,暖黄的灯光下,一场特别的基层治理“圆桌会”正伴着浓郁的麦香热烈进行。

  11个村社书记围坐一圈,穿堂而过的顾客或品尝面包,或驻足观看“回村计划闲置资源”招募展板——这个由闲置房改造、凝聚11个村社合力建成的“共富驿站”,此刻正成为碰撞治理智慧的载体。

  “我们这次不看PPT,就着面包香聊治理实招。”清泰社区党委书记董春燕的开场白直入主题,随即将“回村计划”招募令推到桌中央。这张11个村社联合发榜的海报,本身就是协同治理成果的体现:城湾村的茶园、城东村的物流车队、清水村的农场项目等资源,通过“资源清单共享”机制从“各村专属”变为“片区共享”;“碶彩农耕”品牌授权、直播团队支持等“回村福利”,则是“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匹配的结晶。

  “我来对接九峰山景区资源!”城联村党支部书记蒋元峰率先在“乡村运营官”岗位旁写下承诺。城湾村党总支书记叶锋立即响应:“茶园招商缺人手,我们村的能人团可以对外招商!”书记们手中的笔在招募令上标注的,是打破行政边界的承诺。

  面包的香气萦绕着,窑炉面包坊主理人梁昌英的故事也娓娓道来。

  一年前她入乡创业时,11个村社通过“党建联席议事会”当场敲定方案:城东村协调住房解决“安居”,青山村盘活农田保障“原料”,清泰社区对接设计师完成“装修”。这种高效协同让面包坊很快实现从图纸到飘香,如今开业仅5天就接待千人次,暑期到店活动预约爆满,成为“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成功样本。

  招募令不是空头支票,得有治理机制托底。片区创新建立了“履约担保”体系:凡落地项目,11个村社必须签订“分工协议”,每月党建联席会“晒进度”接受监督,形成“承诺-实施-评估”的闭环。

  夜色渐深,书记们提着刚出炉的“共富面包”走向各自村庄。这些温热的面包,要送给村里的老党员和创业青年。这面包里,藏着11个村社“揉”在一起的智慧——从“各管一摊”到“协同共治”,从“资源分散”到“联用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仑传小记者
北仑电厂日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我区昨日入伏
“十年相守 为爱黔行”贵州研学营闭营
九峰山乡村“圆桌会”很有料
北仑新一批纯电公交车投运
宁波市北仑区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
我区举办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