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细微处挽“狂澜”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早上8点,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电控课长郑明穿好蓝色的工作服,戴好手套,便拿着报表走进他所在的“电路板加工车间”。这个生产车间所负责的电路板对注塑机而言,就像是人的大脑,控制着注塑机的工作指令。目前,电控科核心人员就是郑明,他的产品直通率达到99.4%。

  一块电路板从毛坯到成品,要经历锡膏印刷、组装、锡膏检测等十几道关键流程。郑明要确保产品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品质,负责把电路板疑难问题顺利解决,把这些电子精密原件做得像工艺品一样漂亮。

  学手艺

  “老黄牛”精神少不得

  2002年,郑明还是一名质检员,一心想学一门手艺的他常常自学电子电器相关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看到电路元件整齐地排列在面板上,烤箱里的一批产品正在50℃的高温下模拟现场运行。”郑明说,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电路板的生产过程,那么多零件组装在一起分毫不差又恰到好处,这是工艺之美。参观完现场生产之后,郑明被电路板的工艺流程深深吸引,心里下定决心去探寻面板上的“微观世界”。

  郑明伸出双手,有明显烫伤的痕迹,他笑着说:“这是当年自我‘加课’留下的印记。”下班的时候公司会根据职工的个人意愿,开班学习锡焊技术,每次的“加课”几乎都能看到郑明的身影。一开始焊接技术不熟练,焊点不饱满、位置不精准是郑明常遇到的事,但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使郑明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素养得到快速提升。

  破难题

  轻言放弃要不得

  同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郑明。上班后,郑明走进车间,拿起一块等待修复的的问题电路板。板子约20厘米见方,上面布满了元件,方的、圆的,大大小小30多个,他低头在灯下认真检测着上面的元件。

  他拿着放大镜,凭着多年的经验很快找到了“病根”。他指着一个元件说:“这个小东西上布满了插针,每根插针之间的缝隙只有0.25毫米,肉眼很难看见,这种情况就只能靠感觉,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虚焊的情况。”

  诊断完毕后,郑明开始了修复工作。他拿着工具慢慢探入元件内部,对插针进行焊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电路板成功修复,而他的额头也已微微出汗。“再麻烦的事情总归会有解决的方法,如果中途放弃就会功亏一篑。”郑明说。

  勤改善

  积少成多有成效

  身为生产部电控课长,郑明除了要修复较难的问题电路面板,更重要的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他不断自我修炼,利用PDCA循环法则,成立了改善小组,仅去年一年改善提案项目10项,节约1000工时,成本下降5万余元,成效显著。

  有一次,一批特殊产品无法在设备上作业,只能依靠人工进行手工焊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做好一个这样的产品要花上3天时间,眼看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当时大家都很着急。”郑明介绍,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他开始带领团队进行设备量产化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板子直接在设备上顺利生产。

  电路板48P插针工序调整避免接触不良的发生;压力桶喷枪代替瓶装喷漆,解决员工工作量……一件件细微之处的改进,都体现了郑明的智慧。他认为,“标准的作业+持续的改善”就是一名工匠必备的条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仑新区时刊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 ——记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课长郑明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深度
   第07版:公益
   第08版:笔会
“红色磁场”凝心聚力促融合
区领导督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于细微处挽“狂澜”
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 红联站完成选址调整
梅山港区单月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
油气遇火花爆炸致62人死亡
给山区孩子送上“开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