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周光
立春一过,春天就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老师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项作业——“找春天”。走出家门,拥抱自然,留心观察,看看春天在哪里。
3月12日植树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我们一行八人也驱车出行寻找春天。
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争相诉说着自己的发现:
春天里植物生长,有垂柳,浅草,早梅……
春天里动物活跃,有早莺,飞燕,池蛙……
春天里爱刮大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也不知谁起的头,一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词大会又开始了。
春天微雨蒙蒙,“天街小雨润如酥”;春天光芒四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暖洋洋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香喷喷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为孩子们的热情和才气所鼓舞,大人们也纷纷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春天给人活力,大人、孩子们脱去厚厚的冬装,来到户外,健身、踏青、春游,植树、采摘、放风筝……
春天给人动力,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激励各行各业的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创业、热血奋斗。
春天给人希望,从五官到五感,从外物到内心,冬天的禁锢和封锁已逝,绿色与自由迎面而来,过往不纠、当下不负、未来可期。
春天像是一位气度非凡的诗人,创作出一首首浑然天成的璀璨诗篇;又像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奏出一曲曲令人陶醉的悠扬天籁。
春天从一个季节、一种气候,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一种象征意义。
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车窗外飞驰变幻的沿途景色——复兴号造型的梅东大闸素净典雅、恢宏壮观,上百渔船穿梭如织的梅山港碧波荡漾、水光潋滟,龙门吊高高耸立的岸边码头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群像一座座巍峨的峻岭高山……
停车转步行,远远飘来一阵阵甜美的气息,我们来到生态采摘园,一排排白色拱形的塑料大棚里,一颗颗草莓像红玛瑙一样饱满诱人、香气扑鼻。采摘结束,又来到附近的生态农场。新开垦的泥土里,嫩芽破土而出,绿油油的蔬菜郁郁葱葱,白色星形的牛繁缕点缀其中,微风阵阵,十个花瓣像五双洁白的翅膀,徐徐舞动,播撒祝福;还有那长着长睫毛、眨着蓝色大眼睛的波斯婆婆纳,星星点点,宛若花溪。
衣带宽的溪水岸边,娇嫩金黄的油菜花,白里透红的樱桃花,迎风摇曳,奋力招展,与远处苍茫的绵延山脉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
我满怀感慨地和孩子们说,春天既在一草一木一花一虫,甚至一微尘的微小世界里,春天也在民族、人类、国家、世界的宏观大格局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全世界仰望赞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和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让各民族深切认同;在抗击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彰显红色制度优势的“中国模式”,让全人类刮目相看……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新时代每个中国人的心里、眼里和梦里。